第5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docx
第5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5课《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英勇抵抗日军,最终舍身跳崖的故事。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狼牙山五壮士》相关,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的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相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引导学生理解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解决办法:通过分段朗读、提问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导他们把握文章赞扬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主题。
2.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解决办法: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分析五位壮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分享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3.重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办法: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撰写观后感、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难点: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解决办法:设计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革命精神融入当代生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4.通过制作手抄报、撰写读书笔记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如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等,为学习新课文做好知识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五位壮士为什么选择跳崖?”,“他们跳崖后,人们对他们有什么评价?”等,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角色扮演(约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五位壮士、日军等角色,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体会情感(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如爱国主义、英勇无畏等,分享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悟。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向英雄学习。
5.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a.总结课文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
b.分析五位壮士的性格特点,并举例说明。
c.思考如何将革命精神融入当代生活。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6.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向英雄学习。
-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作文,或者查找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7.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围绕新课呈现、角色扮演、体会情感、巩固练习、总结与拓展、课堂小结等环节展开,旨在通过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