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境制约及《雷雨》英译本中一词多译.doc

发布:2017-08-29约5.5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境制约及《雷雨》英译本中一词多译[摘要]由于语境的制约,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要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寻求最贴切的译文。这样的翻译过程是和语境息息相关的,从正确的理解到译词的选择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的。本文试图通过《雷雨》英译中的一词多译来说明语境对于翻译选词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语境制约 《雷雨》 一词多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36-02 一、语境与词义 词语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的单位,没有具体语境,就无法确定词义,有了具体语境的制约,才可以确定词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欲知其类,必先知其上下文为何尔。”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y)(1946:309)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惟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They regard context as the sole determiner of meaning without which meaning does not exist.)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常常用法不同,意思也不同。因此要想准确翻译原文,译者首先应当仔细推敲原文,在语境中把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含义,然后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目的语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再现原文的风格。一词多义的存在必然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使用一词多译。翻译中的选词精当一方面取决于译者对于原文语境的理解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又决定了译文能否忠实再现原文的风格。然而词义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它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语言环境包括很多因素。对于语境的内涵,国内语言学家有不尽相同的分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按内容把语境归为现实的语言环境和广义的语言环境;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英国语言学家哈利戴把语境因素归为场景、交际者和方式三个部分。尽管语言学家对语境的分类有所区别,但总体概念大同小异。本文作者认为根据语义与语境关系的疏密,可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二、语言语境与一词多译 语言语境是指某一语言单位(一般指词)所处的句子,或狭义上下文,以及在某种情况下对此语言单位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并有密切关系的前后句子、段落乃至前后的章节甚至整部作品的相关内容,或广义上下文(文本上下文)。狭义上下文和广义上下文对语义均有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作用,在翻译过程中是语义理解和选词的必要依据。请看以下例句: 1.和许多大家的仆人一样,他很懂事,尤其是很懂礼节。(Act I:8) Like most servants in big houses, he is shrewd and has faultless manners.(Act I:9) 2.繁:……我自己有一个儿子,他才十七岁――恐怕刚才你在花园见过――是个不大懂事的孩子。(Act II:174) FAN:…Ive got a son,just seventeen―you may have seen him in the garden when you came in―not particularly bright.(Act II:175) 在不同的语境中,“懂事”可以表示,“bright”“intelligent”“sensible”“shrewd”等意思。在例1中,提到的对象是鲁贵一个仆人,另外后面半句又有补充说明”懂礼节”;这样的限制使得“懂事”的意思变得十分的具体了:鲁贵的懂事指的是他在主人面前很“精”,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例2所提到的对象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前后文的这些提示也使得“懂事”的意思清楚明白:孩子太小,想法过于简单,“浑浑噩噩”的。如果再能联系到书中前面的情节发展,读者对于这个词语的言下质疑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繁和鲁贵谈到四凤的时候暗示家里仆人基本都是男性,像四凤这样的漂亮女佣容易让年轻的少爷们动情。她的儿子周冲少不更事,也喜欢上了四凤。在繁看来,二者身份悬殊,周冲的这种情愫幼稚又愚蠢。所以通晓了广义和狭义的上下文后,“bright”无疑是最合适的译词,intelligent虽然语义上十分接近,却偏重于智力方面的聪明,无法反映出周冲的天真幼稚。 3.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擦着矮几上的银烟具。(Act I:6) Her father,Lu Gui,is polishing the silver cigarette-box on the low table in front of the sofa. (Act I:7) 4.四:……(忽然)老爷出门穿的皮鞋,您擦好了没有?……(Act I:10) FEN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