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第九章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质量经济性管理 §9.1 质量成本概述 §9.2 质量的经济性 §9.3 质量成本管理 §9.1 质量成本概述 一、质量成本 二、质量效益 三、质量波动及损失 四、质量损失函数 一、质量成本 1 质量成本的概念: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得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GB/T6583-94) 注:①组织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 ②某些损失可能难于量化表示,但很重要,如丧失名誉等 理解要点 质量是要花钱的 用户不满意的质量是有损失的 质量成本是“劣质”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 质量成本属于管理成本,而非财务成本 2 质量成本的组成 预防成本:质量成本控制费、质量培训费、质量评审费、工序质量控制费、质量情报信息费、质量改进费、质量审核费、专业质量人员的工资、各种奖励及附加费。 鉴定成本:进货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护、核准费、存货检验费、实验材料及劳务费、检测设备折旧费、办公费。 内部损失成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减产损失、故障处理费用、质量降等、降级损失 外部损失成本:用户索赔受理费、退货损失、保修费用、折价费用、诉讼费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为提供特殊的附加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等所支付的费用、产品验证、实验和评定费用、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支付的费用。 §9.3 质量成本管理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 ISO9000——“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是指组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另外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要求而产生的一切损失的费用,这两项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质量成本。 三、质量成本的分类 按作用分类: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 按存在形式分类: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 按与产品的联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按形成过程分类:各阶段成本 四、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质量成本一般分为三级科目。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细目。 第四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三、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二)设计阶段的成本 (三)质量改进分析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适宜的不合格品率分析 (二)返修分析 (三)质量检验分析 (一)适宜的不合格品率分析 例:产品单位产量N=600件,不合格品率=8%,单位产品售价J=5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V=25元,固定总成本F=8000元,由于对生产进行改进,产量提高了25%,而不合格品率提高到16%,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不合格品率的变化是否可以接受,改进是否可取? 解:具体见下表。 生产改进前后的质量经济分析比较 (二)返修分析 不合格品是否返修要看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的返修率以及产品的市场需要量。要以经济效益为原则,综合考虑上述有关因素来决策。其具体分析过程参照不合格品率的分析,不同的是注意上述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三)质量检验分析 1.经济检验点分析 2.经济抽样点分析 三、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一)保修期分析 (二)销售或技术服务网点设置 五、质量成本核算 统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与统计核算方法 五、质量成本的分析 (一)适宜的质量成本 (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 (三)质量总成本分析 (四)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1 2 3 P* 100% 不合格 100% 合 格 A 金额 适宜质量成本示意图 (一)适宜的质量成本 最佳质量成本 A 100%合格 区域Ⅲ 至善至美区 100%不合格 质量总成本曲线 区域Ⅰ 改进区 区域Ⅱ 最佳区 控制区 适宜质量成本示意图中曲线3-A段的局部放大 (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 (二)质量成本各项比例关系 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40%,鉴定成本>50%,质量过剩,简化检验职能,注意由鉴定转向预防控制 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50%,预防成本≈ 10%,重点为控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70%,预防成本<10%,确定改进项目,并予以实施 质量至善至美区域 质量控制区域 质量改进区域 (三)质量总成本分析 一般分析质量总成本与企业总成本、企业总产值和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以及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与企业总成本、企业总产值和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关系。 (1)质量成本目标指标 指在一定时期内质量成本总额及其四大构成项目的增减值或增减率。设C、C1、C2、C3、C4分别代表质量成本总额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