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docx

发布:2025-04-04约1.14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2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向解读

难度降低,淡化光照图的考查,多以生活化的情境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学问梳理

1.地球的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的椭圆。?

(2)方向:。?

(3)周期(一恒星年):天时9分10秒。?

(4)速度。

地点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

较?

B点

?

7月初

较?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示意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周期性来回运动。?

基础反馈

(2024河南郑州高三一模)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墨尔本,小明发觉许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肯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A.大楼甲的①墙面 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

2.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小可能是()

A.14° B.32° C.45° D.59°

实力突破

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其主要影响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季节改变和五带分布。

2.黄赤交角及其改变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运动产生地理意义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其理解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

黄赤交角=回来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改变带来的影响。

真题通关

(2014江苏卷,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改变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改变?

学问梳理

时间

改变特点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代表日期是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2代表日期是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现象?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如图3所示)?

特殊提示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的确定

(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纬度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2)太阳直射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3)太阳直射南半球某地时,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基础反馈

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爱好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改变状况。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6:00 B.8:00—9:00

C.12:00—13:00 D.17:00—18:00

2.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改变规律是()

A.渐渐变长 B.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024辽宁沈阳月考)右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耀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拉萨

4.该地该日昼长约()

A.13小时20分 B.12小时20分

C.10小时40分 D.9小时40分

实力突破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确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

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