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三)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考能专项突破(三)
3.解读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曲线图
?热图呈现
解读 (1)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曲线分析(如图1所示)
①a点:凌晨3~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②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③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④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⑤c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⑥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⑦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⑧ef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⑨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曲线分析(如图2所示)
①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段。
②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段。
③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Og段。
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3所示)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对应时刻。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如图4所示)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O2含量最高点为e点对应时刻,O2含量最低点为c点对应时刻。
?典例剖析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
B.绿色植物吸收CO2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
C.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C
解析 图中细线是在恒温密闭环境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当吸收速率为零时,表示植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二氧化碳全由呼吸作用提供,即此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根据图解可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点有4个,分别在第6、18、30、42小时,A项错误;据曲线分析,CO2吸收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时间是第36小时,B项错误;由曲线图看出,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CO2吸收速率低,因此,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项正确;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项错误。
?跟踪训练
1.甲图中,A、B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气球可膨胀、收缩;其中B已死亡。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CO2缓冲液(维持气球内CO2浓度不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零的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到水面的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右偏转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的含义为O2释放量最大
C.ce段说明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
D.f点与a、b、c、d点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但数值较小
答案 D
解析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氧气的净释放,此时A侧浮力增大,指针将向右偏转,A正确;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c点表示O2释放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B正确;据曲线图分析可知,ce段随灯光距离的增大,O2释放量减少,C正确;f点与a、b、c、d点相比,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气球内气体量减少,因此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错误。
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点是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在a点之前就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CO2的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说明植物在积累有机物,6~18时,植物一直在积累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18时,B项错误;b~c段的变化是由于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致使植物吸收CO2量减少,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