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 找次品(刘垠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广角 找次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34~135页及136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5盒口香糖、表格。
学生用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师:我这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被我吃掉了3片,另外两瓶是一样的,只有一瓶少了3片,有什么办法把这瓶少的找出来?
生:数一数或掂一掂。
生:天平称一称。
师:天平?大家见过没有?出示课件1。
天平的两端有两个……(托盘),若果两个托盘上的物体一样重的话,天平会怎么样?(平衡),假如不一样重的话?(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物品?(轻)。低的那边物品?(重)。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利用“天平”怎样找出少的这一瓶?
师:(生纷纷举手)聪明的同学真是非常多,想到的同学小声的把你的方法跟同座或同小组的介绍一下!
生讨论中……
师:现在把你的方法跟全班分享一下!
生1:随意拿2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另一瓶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反问:随意拿2瓶,这两瓶一定会在天平上平衡吗?
生2:随意拿2瓶,天平也可能一边高一低的,高的那边就是少的那一瓶。
(师重复学生的话,并问学生答,加深学生印象。)
师小结: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出现几种情况?(2种)。
可能天平会?(平衡)。那说明什么?(天平上的这两瓶一样重)。还说明?(剩下的那瓶就是吃了3片的)。
如果天平不平衡?那说明什么?(其中有一瓶是吃了3片的)。哪一瓶是吃了3片的?(升高的那一瓶)。
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看来从三瓶中找出少了3片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来称,你觉得那个方法好?为什么?(天平还有什么优点?)
师:其实在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有一些物品外观看似完全一样,但其中常常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要么轻一点,要么重一点,要把它找出来,我们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天平)。我们把这一类问题都叫做“找次品”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来“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师:接下来,我的问题有难度啦!现在我们这儿有几瓶口香糖?(5瓶)。其中有一瓶是老师吃过3片的,要从这5瓶中把这瓶吃过的找出来,有没有办法?(有)。什么办法?(使用天平称)。
好,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5片圆片,代替我们5瓶口香糖。想象一下怎样使用天平找出那一瓶少的口香糖。在动手的同时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生说师板演。
师小结:老师把生1的话记录了下来,他把5平口香糖分成3份,分别是:2瓶,2瓶,1瓶。把其中前两份放在天平的两端(左边2瓶,右边2瓶),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剩下的就是吃了的那瓶)。
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天平不平衡)。
那又说明什么情况?(升高的这2瓶中肯定有吃过了的)。
可是到底是哪一瓶呢?再怎么办?(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
好,升高的这2瓶在称一次,这时,天平左边几瓶?(1瓶)。右边几瓶?(1瓶)。升高的这一瓶就是吃过的了。好,要从这5瓶口香糖中找出吃过的那一瓶,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2次)。
其他小组有别的称法吗?(生说师板演:5(1.1.1.1.1))
师小结:这种方法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吃过的那一瓶?(2次)。看来要利用天平来找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助我们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
在接下来的问题中这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使用。下面的问题就更难啦。
出示课件2:在9个零件里有 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次品找出来吗?
现在拿出我们的学具:9个圆片当到做零件摆一摆,边摆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好,开始!
师巡视: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很多同学都能把次品找出来,而且他们的方法都不一样,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和别人一样不一样。生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