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_《家乡的美食》作文指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家乡的美食》教学设计
单元课时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美食》作文指导
课题内容
本次写作指导是基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新教材第一单元的
单元主题而来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域和民族特点,
浇灌出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俗之花。学习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
教材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马晨明的《藏戏》之后,根据单元要求,了解
分析家乡的风俗,发现家乡的民俗之美,在熟悉的或者新奇的样式中,品赏
文化之美。本课设计就以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借鉴名家之作,写家乡的美食,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谈自己从家乡美
食中得到的感悟。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习作的要求,进
行选材、构思、写作。之前小学练习过写静物,人物,动物,景物,但
是第一次写食物。美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写作的素材并
不缺乏。但这也不意味着就能把美食写好,原因就在于孩子往往对于美
学情食缺少细致地关注,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学生基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
分析序写作,但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描写不细致,重点不突出,特点
不鲜明等,常常使得文章空洞无趣,缺乏真实感,主题不明确。针对这
些问题,我们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更细致,写
作更具体,有独特的感受,有生动的描写,有个性的表达,有所思有所
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
课标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
解读累习作素材;同时要求,能够写出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挚;要求能够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主动和他人交换批改,做到语句流
程。”针对这些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美食。
2、品读语言,学习从色、香、味、形等方面介绍美食。
3、小组合作,学会运用正面描写即通过写人的动作、神态、
教学
语言、心理等细节刻画,衬托等手法,融入生活的趣味,激发
目标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体会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写出自己的
情感的手法。
评价1:能够流利介绍家乡美食得1分,生动流畅介绍得2分。
评价2:同桌交流修改意见,色、香、味、形、修辞做到一点得1
评价分,最多5分。
设计评价3:运用一种方法,流利的表达出美食的情趣得2分,多出一
种方法得3分。满分3分。
重点:品读语言,学习从色、香、味、形等方面介绍美食
重点
难点:小组合作,学会运用正面描写即通过写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难点心理等细节刻画,侧面衬托等手法,融入生活的趣味,激发学生热爱生
活的情感。
教法:先学后教,少说多练
教法
学法:先导后学,合作探讨
学法
三对话六环节
思维一、课前对话:自主学习
查一查,家乡中的美食味
二、课中对话:合作探究
导图聊一聊,家乡中的真实味
(评价1:流畅介绍2分,生动介绍3分,满分3分)
读一读,美食中的真美味
(评价2:同桌交流修改意见,色、香、味、形、修辞做到一点得
一分。满分5分)
品一品,故事中的真趣味
(评价3:运用一种方法,流利的表达出美食的情趣得2分,多出
一种方法得3分。满分3分。)
悟一悟,人性中的真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