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幻灯片.ppt

发布:2017-05-25约2.16万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学》讲义 第六章 统计指数 本章相关内容 学习目的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参考资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相关网站 本章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8学时)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第223 ~ 228页)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第223页)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第224页) 三、统计指数的种类(第224页) 四、统计指数的性质(特点)(第225页) 第二节 综合指数(第226 ~ 240页)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 二、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原理(第226页) 三、编制综合指数选择同度量因素时期的一般原则 举例说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见表7-1 某企业有关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和出厂价格资料如下: 为什么实践中,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要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采用拉氏数量指标指数公式);而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要以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采用帕氏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某校学生报告期与基期消费各种食品(如鸡蛋、馒头、炒菜等)资料如下: 四、用各种权数编制的综合指数(第228页) 综上所述,在不否定各类指数的合理性的前提下,为了统计标准和历史数据的一致性,也为了学习和考核的一致性, 请注意,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为:数量指标指数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第241 ~ 249页) (总指数的平均形式) 一、平均数指数的概念和特点(第241页) 二、编制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原理(第241页) 三、平均数指数的常用方法(第241页) 四、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及两者在应 用上的不同特点(第241页)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250 ~ 259页)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三、因素分析的种类 四、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两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二)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五、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在掌握统计指数涵义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指数体系对现象发展变化的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的涵义、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与应用,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 难点: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因素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参考资料 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编写组编写,第九章,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⒉杨曾武主编《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九章,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⒊郭立田、车胜德主编 《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第七章,河北科学技术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