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第一节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学案中图版选修3.doc
PAGE
PAGE13
第一节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理解旅游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
3.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自主预习】
一、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二、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景区的吸引物确定着对游客的吸引力:
是景区内标记性的欣赏物,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的依附对象,是景区经营和吸引旅游者的招牌,是景区中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点。
2.旅游者:处于主体地位。
3.景区的服务业:
含义
旅游景区内供应的各种服务
内容
交通、食宿、消遣、通信、购物
特点
旅游服务的供应与消费经常处于同一时间段,因此,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尤为重要
4.三要素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
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景区形象:景区的景观特色是景区形象的确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最常见的是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见右图)
A.核心爱护区;
B.游憩缓冲区;
C.密集游憩区;
D.旅游者的数量;
E.对开发的限制。
3.空间布局:
项目
布局要求
交通线
便利巡游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平安、牢靠
交通工具
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惫
服务设施
要与交通线连接,尽量在旅游景区旁边选址
【自我小测】
1.下列旅游景点或建筑不符合规划原则的是 ()
A.上海建设的“东方明珠塔”
B.在香港建设迪士尼乐园吸引游客
C.在武陵源风景区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宾馆以满意游客须要
D.在南京依据《古文观止》中的叙述,仿古兴建“阅江楼”
【解析】选C。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以爱护为前提,合理有效地利用风景名胜资源。自然风景区中进行旅游开发,应以自然风貌不被破坏为前提。武陵源风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应在保证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制的开发,建设大型宾馆背离了这一指导思想。
2.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旅游景区服务业的基础是 ()
A.自由支配的收入
B.肯定的闲暇时间
C.文化素养和旅游动机
D.旅游景区的吸引物
【解析】选D。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是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旅游景区服务业的基础。A、B、C三项是成为旅游者需具备的条件。
3.下列旅游规划合理的是 ()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旅游景区的生态平衡,是不合理的。
4.“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则推普陀。”这句话反映了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哪个原则 ()
A.突出景观特色B.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C.维护生态平衡D.最佳综合效益
【解析】选A。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三处旅游景点各自的景观特色。
5.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开。
6.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不包括 ()
A.景区内标记性的欣赏物
B.旅游活动的主体
C.旅游景区的最佳综合效益
D.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解析】选C。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旅游景区的吸引物即景区内标记性的欣赏物、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旅游者和旅游景区的服务业,旅游景区的最佳综合效益属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
2.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旅游景区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其详细关系如图所示:
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的详细内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原则
具体内容
举例
突出景观特色
景观的独特特性是旅游景区存在的基础和生命
同是名山,泰山宏伟、华山险要、峨眉俊秀、衡山烟云
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将人工建筑与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大理三塔
维护生态平衡
在旅游景区开发时要遵循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杭州西湖由古代的湖沼之地到现代的“人间天堂”
最佳综合效益
应留意充分发挥景点的利用率,并同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景点的综合利用价值
景区的防火眺望塔,不仅起到防火护林的作用,又成为俯视全景的景点
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方法:
(1)突出景观特色。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