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压力容器工艺守则.doc

发布:2016-08-14约3.51万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压力容器通用工艺守则汇编 目 录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7 封头、管板、换热器等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2 机械加工通用守则…………………………………………… 19 不锈钢产品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20 热处理通用工艺守则………………………………………… 22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酸洗钝化工艺守则………………… 27 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30 油漆通用工艺守则…………………………………………… 36 包装通用工艺守则…………………………………………… 40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通用工艺守则……………………… 42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45 金相试验通用工艺守则………………………………… 47 检验通用工艺守则……………………………………… 49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手册………………………………… 68 一、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总则 1.1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工艺守则,以下简称《下料守则》,是压力容器制造中材料、总零部件下料等工序遵照的工艺技术文件。 1.2《下料守则》若与《容规》标准,图样各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不相符时,应以《容规》、标准、图样要求及工艺文件为准。 1.3凡属受压元件的材料板材、管材、棒材应有标记。当钢材需割开前、应按《材料标记移植制度》先进行移植。 1.4下料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工艺文件、核对图纸要求的材料与投入使用的材料是否相符,需代用的材料手续是否齐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1.5下料人员应根据使用的板材,型材的规格和图纸尺寸,进行排料,并注意下列各项要求。 1.5.1避免支座和接管开孔碰上焊缝。 1.5.2钢管拼接的最短长度;碳素钢不小于300mm,不锈钢不小于400mm。 1.5.3下料时应取钢板的轧制方向与卷园平行。 1.6凡使用气割下料的钢材应垫平,要求切口光滑、平整、垂直,并将熔渣和飞溅必须清除干净。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1.7 奥氏体不锈钢下料划线时不得使用钢针和能引起表面刻痕的工具,应使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划线,标记移植时,不得打钢印,不得使用油漆、等有污染的物料书写。 1.8 奥氏体不锈钢下料可采用机械剪切方法或空气等离子切割的方法。剪板机、刨边机、卷板机等尽量专用。当不能专用时,应在加工不锈钢板时把剪刃台面、轧棍等擦净,无铁锈,无钢屑,氧化皮,油污等脏物。为防板材表面划伤、应将剪板机、刨边机等的压脚应包橡胶等软质材料。 1.9 不锈钢材料在下料操作过程中应与碳素钢材严格分开,在操作搬运时应严格防止碰撞、划伤、要用不锈钢锤、木锤、应避免使用碳素钢锤。 2.材料 2.1制造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如壳体、封头、管板、补强板、接管、换热管、主螺栓等)质量和规格等应符合《容规》标准、国标、部标和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并符合材料复验要求。 2.2 含碳量大于0.25%的材料,应选符合《GB151-98》及《容规》有关材料的规定。 2.3.1钢板表面和截面不得有裂纹、结痕、拆叠、气泡、夹杂、分层和白点,其它允许存在的缺陷,其深度或高度不得超过钢板允许偏差的一半,并应保证钢板允许的最小厚度。 2.3.2 钢管的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纹、折迭、轧折、分层、发纹和结痕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应完全清除掉,清除后不得使用壁厚和外径超负偏差,凡没有超过外径偏差的轻微凹面及没有超过壁厚公差的其它轻微缺陷可不清除,允许存在。 2.4 凡需要胀接的管材,质保书应有检验合格项目,否则应作扩口试验,凡需弯管的管材视加工工艺情况,必要时作压扁试验。 2.5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和封头的钢板,凡符合《GB150-98》及《容规》规定的条件,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钢板的超声波检查方法和质量标准按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 3封头 3.1 封头焊缝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见图3.1.2 3.1.1 封头由瓣片和顶园板拼接制成时,焊缝方向只允许环向和径向的。 具体要求应符合《GB150-98》和《JB/T4746-2002》有关封头的要求。 3.2 整体封头的坯料计算: 可按封头压制厂提供的数据下料或按公式计算: 见图(1)平封头 Dp=Dn+r+1.5s+2h 见图(2)蝶形、椭园形封头 Dp=K(Dn +s)+2h K值详见封头K值表 见图(3)球形封头 Dp=1.42(Dn +s)+2h 见图(4)球形无折边封头 Dp=√<8(Rn +0.5s)(H+0.5S)+C C≮4S且≮1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