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PAGE
13-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结合材料、区域图,生疏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
2.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温室效应原理,理解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实行的措施。(综合思维)
3.能够从环境安全的角度,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加国际减排合作意识,建立人地和谐的进展观。(人地协调观)
4.结合所学学问,生疏碳排放、碳减排的日常行为,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地理实践力)
必备学问·素养奠基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受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20世纪50年月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2.全球气候变化的缘由——大气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亲热相关。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3.碳循环过程: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过程。
①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作用: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碳元素在大气圈中唯一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 (×)
②二氧化碳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
③只有人类活动才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 (×)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影响途径
举例说明
全球变暖通过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系统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逼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大事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难加剧→造成疾病、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存空间的丢失——最为严峻的影响。
①生存空间的丢失指的是沿海地区被海水沉没。
②影响区域:一些沿海低地和岛国。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难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冲突,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主要途径有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 (×)
②温室气体大量吸取太阳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③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频率上升。 (√)
④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增加。 (×)
⑤全球气候变暖将引起生态系统的调整,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减缓措施:
措施
削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温室气体吸取
目的
有效掌握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2.适应措施:
3.加强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缘由及关注的重点。
合作缘由
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关留意点
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方面
(2)国际合作的原则。
①基于原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公正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②明确责任:发达国家要负主要责任,要领先减排;发达国家应向进展中国家供应资金、技术转让和力量建设支持。
(3)合作方向。
①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削减对全球变化科学生疏上的不确定性。
②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进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碳减排必需实行全球性行动才能实现。 (√)
②目前,进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 (×)
③资金和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保障。 (√)
④植树造林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
⑤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都是公众参与碳减排的行为方式。 (√)
在碳减排中,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担当更多的责任?
提示: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目前发达国家仍旧是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向进展中国家进行碳转移,故在碳减排中应担当更多的责任。
关键力量·素养形成
力量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过程:
(1)太阳暖大地: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减弱的很少,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3)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4)温室效应增加: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