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二节国家战略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发布:2025-03-30约6.1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1-

其次节国家战略与政策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举例说明环境爱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结合我国资源的区域分布及现状,分析我国能源问题的缘由,增加区域认知。(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我国实施战略资源保障的主要措施,增加国家能源安全危机意识。(综合思维)

3.举例说明我国实施环境安全保障的主要措施,增加环境爱护意识,增加处理突发环境大事的力量。(人地协调观)

4.举例说明在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问题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主要途径,培育学以致用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地理实践力)

必备学问·素养奠基

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实施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意义:

(1)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进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2)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爱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

(3)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人类制定的相关政策可以解决全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②我国的《环境爱护法》为环境爱护指明白行动的方向。 (√)

③关于环境的相关政策法律会对技术的进展产生影响。 (√)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措施:

(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依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战略。

(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①目的:

②考虑的因素: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取向是什么?

提示: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

(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爱护措施。

①必要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和安全保障力量不足的状况下,一旦患病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受到严峻冲击。

②实行措施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提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中国为了满足国内石油的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划定生态爱护红线:

(1)区域范围:生态爱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需强制性爱护的区域。

(2)主要类型: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3)具体要求: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1)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公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2)风险防控:依据风险预警的结果实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3.妥当处置突发环境大事:

(1)基础:健全突发环境大事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治理制度。

(2)具体要求: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生态爱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 (√)

②只有划定生态爱护红线才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

③加强对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的监测,也是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一部分。 (√)

我们学校编制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哪三个层面?

提示:学校、班级、个人。

三、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育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1)目的:实行有效措施,保障公众猎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爱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2)主要措施。

①加强宣传动员。

②推动资源、环境信息公开。

③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

④完善法律法规。

⑤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作为公众,我们应有的环保义务有哪些?

提示:①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的义务。

②应当增加环境爱护意识,实行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爱护义务。

③使用有利于爱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削减废弃物的产生。

④应当遵守环境爱护法律法规,协作实施环境爱护措施,依据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削减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关键力量·素养形成

力量保障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和公众参与

1.环境爱护的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①要求。

预防

为主

在环境未患病破坏之前,实行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或者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掌握在能维持生态平衡、爱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宝持续增长的范围之内

防治

结合

立足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同时,乐观治理已发生的环境问题

②目的:避开走工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2)谁污染,谁治理。

①明确责任:由污染产生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必需由污染者担当和补偿。

②目的: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排污者乐观实行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加强治理和技术改造。

(3)强化环境治理。

①要求: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