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三节国际合作课时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PAGE
7-
国际合作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多使用清洁能源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解析】选D。很多清洁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因此多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削减能源利用量,尤其是矿物能源利用量,因此可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工协作,推广减排技术,从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会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不能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因此属于不现实的措施。
2.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
A.危急废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
D.海洋污染
【解析】选C。四个选项中,只有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不属于环境爱护国际合作治理环境问题是 ()
A.酸雨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削减
C.地震
D.跨国河流污染
【解析】选C。由于大气、河流及生物具有运动性特征,在爱护和治理方面,应当加强国际合作,而地震属于地质灾难,不属于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爱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结合所学学问完成4、5题。
4.该《生物多样性公约》在我国 ()
①具有法律效力
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为爱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②《国际植物新品种爱护条约》
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
④《京都议定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4选D,5选D。第4题,依据材料提示,《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和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但不是制定《宪法》的依据。第5题,为爱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植物新品种爱护条约》和《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公约。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其次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盼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加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打算实施《京都议定书》其次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6~8题。
6.《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臭氧层破坏问题
C.核集中问题 D.全球变暖问题
7.下列哪个国家最急迫期望《京都议定书》其次期承诺能坚决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马尔代夫
8.发达国家领先担当先减多减限制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进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担当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担当责任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解析】6选D,7选D,8选D。第6题,依据材料可知,《京都议定书》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所以解决的问题是全球变暖的问题。第7题,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四国中对其危害最大。第8题,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多于进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更应当担当大的责任。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很多动物视力严峻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状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消灭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10.爱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爱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削减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掌握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解析】9选B,10选C。第9题,依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地是南美洲的南部。南纬56°为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邻近。第10题,解题的关键是搞清楚臭氧削减的缘由及其危害。建立热带雨林自然爱护区,有助于改善全球大气水热状况,改善大气循环和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