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式版)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正式版).docx

发布:2024-07-07约5.4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Z17

07.060;1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T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Determinationoforganiccarboninseawater

bynondispersive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metry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I

HY/T15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连忠廉、何晓媛、刘景钦、倪志鑫、辛海虹、张纯超、黄楚光、方宏达、蔡伟叙、曲念东。

1

HY/T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测定。总有机碳和溶解态有机碳的检出限为0.02mg/L,颗粒态有机碳检出限为0.006m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12808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TOC

单位体积海水所含有机物中碳的含量。

3.2

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ableorganiccarbon;D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的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碳。

3.3

不可吹扫有机碳non-purgeableorganiccarbon;NPOC

海水在酸化和吹扫/鼓泡去除无机碳后所含有机物中碳的含量。

3.4

颗粒态有机碳particulateorganiccarbon;P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过滤海水时,留在滤膜上的有机碳。

4方法原理

总有机碳(以下简称TOC)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

——总碳-无机碳(TC-IC)法:水样被导入总碳(以下简称TC)燃烧管中,通入高纯氧气将样品中含碳物质氧化为CO?后,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TC含量。将同一水样经磷酸溶液(5.8)酸化,于常温下将样品中无机碳酸盐酸化生成CO?,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

2

HY/T150—2013

定水样中无机碳(以下简称IC)含量。TC减去IC即得水样中TOC含量;

——不可吹有机碳(以下简称NPOC)法:用盐酸溶液(5.7)先酸化水样,然后通高纯氧气鼓泡3min~5min除去IC,测定水样中TOC含量。此方法宜用于IC含量比TOC含量大于3倍的样品。

溶解态有机碳(以下简称DOC),先将水样用玻璃纤维虑膜过滤,滤液中TOC含量即为水样中DOC的含量。

颗粒态有机碳(以下简称POC),将水样经玻璃纤维虑膜过滤后的滤膜在65℃下干燥至恒重,经浓盐酸熏蒸12h,再于65℃下干燥至恒重后,高温燃烧,将样品中的含碳物质氧化为CO?,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POC含量。

5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25℃下电导率小于2×10-5S/m)。

5.1碳酸钠(Na?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预先在280℃干燥1h,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5.2碳酸氢钠(NaH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置于装有无水硫酸钠(5.4)的干燥器中干燥2h。5.3邻苯二甲酸氢钾(C?H?K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预先在115℃下干燥2h。

5.4无水硫酸钠(Na?SO?)。

5.5氯化汞(HgCl?)。

5.6葡萄糖(C?H??O?)。

分析纯或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