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式版)H-Y-T 196-2015 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正式版).docx

发布:2024-07-06约4.6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060;13.060

Z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96—2015

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Determinationofdissolvedinorganiccarboninseawater

usingnon-dispersiveinfraredabsorption

2016-02-16发布

2016-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I

HY/T19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楠、王菊英、徐雪梅、臧昆鹏、赵化德、霍城、穆景利。

1

HY/T196—2015

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海水、近岸海水、河口区海水等总溶解无机碳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1650μmol/kg~2350μmol/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溶解无机碳dissolvedinorganiccarbon,DIC。

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以溶解态存在的无机碳(包括溶解CO?、H?CO?、HCO3、CO3-)量的总和,单

位为微摩尔每千克(μmol/kg)。

4方法原理

海水中的总溶解无机碳在酸性条件下转变为游离二氧化碳(CO?),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吹入干燥系统干燥,进入非色散红外分析检测器测定二氧化碳的量,计算海水中总溶解无机碳的含量。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作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

5.1氮气:纯度≥99.999%。

5.2硅脂:450℃焙烧时可充分灰化。

5.3高氯酸镁:细颗粒状。

5.4海水标准样品:总溶解无机碳含量可准确至0.1μmol/kg。通常情况下,开启后3d内有效,期间常温避光保存或4℃冷藏保存。剩余海水标准样品体积若小于瓶体积2/3时应更换。

5.5磷酸溶液:将100g氯化钠溶解于约500mL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100mL磷酸(p=1.685g/mL),

稀释至1000mL。

5.6饱和氯化汞溶液:将8.0g氯化汞溶解于约100mL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后溶液中有少量氯化汞

2

HY/T196—2015

晶体存在。

警告——氯化汞剧毒,小心操作。

5.7盐酸溶液(2mol/L):取170mL浓盐酸(p=1.19g/mL)稀释至1000mL。

6仪器及设备

6.1总溶解无机碳分析仪:总溶解无机碳含量为1650μmol/kg~2350μmol/kg时测定可精确至

2μmol/kg。

6.2烘箱。

6.3马弗炉。

6.4窄口硼化玻璃采样瓶:使用前均需用水清洗,洗净后置于烘箱烘干,再放入马弗炉于450℃~500℃下焙烧2h~4h,去除采样瓶上残留的硅脂,室温下冷却后用水洗净,再次放入烘箱烘干,冷却至

室温后装箱备用。采样瓶体积不应小于60mL。

6.5玻璃注射器:表面润滑且气密性良好,体积20mL。

6.6硅胶取样管:硅胶取样管用水清洗后,置于2mol/L盐酸(5.7)溶液中浸泡24h后,再以水洗净。

6.7无尘纸。

7采样

直接从采水器中分样,优先采样。采样时将洁净硅胶取样管(6.6)一端接在采水器出口处,放出少量水样将硅胶取样管中气泡排掉,再放出少量水样润洗采样瓶(6.4)3次,然后将硅胶取样管插到采样瓶底部,慢慢注入水样,应避免产生涡流和气泡,待水样装满并溢出约有采样瓶体积一倍后将硅胶取样管慢慢抽出,关闭采水器。

样品采集后,用移液器移出部分样品,移取体积不应大于样品总体积的1%,再用移液器在水样中加入饱和氯化汞溶液(5.6)进行固定(添加体积一般为样品体积的0.02%~0.1%,添加量不应小于50μL)。然后用无尘纸(6.7)将采样瓶瓶口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