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式版)H-Y-T 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正式版).docx

发布:2024-07-09约7.9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Z17

07.060;1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DetectionofmutagenecityinseawaterandsedimentsamplebySalmonella

typhimurium/mammalsmicrosomalenzymetest(Amestest)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I

HY/T153—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原理 1

5仪器设备 1

6试剂和材料 2

7菌株选择、鉴定和保存 2

8样品采集和保存 3

9分析步骤 4

10结果判定 5

11结果计算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菌株生物学特性鉴定标准及标准诊断性诱变剂 6

参考文献 8

表A.1菌株生物学特性鉴定标准结果 6

表A.2标准诱变剂测定结果及表示方法 6

表A.3推荐用标准诱变剂 7

HY/T15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辉、刘材材、徐韧、程祥圣、邬益川、邬建勇、张勇、项凌云、陈东。

1

HY/T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和沉积物中致突变性测定所需的样品采集、处理、试验、分析、计算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和沉积物的致突变性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193.4—2003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复突变reversemutation

细菌在化学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野生型。

3.2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typhimuriumreversemutationtest

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对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回复突变到野生型的试验方法。

4方法原理

人工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型(即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但如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中有致突变物存在时,则沙门氏菌突变型可回复突变为野生型(表现型),因而在无组氨酸培养基上也能生长,故可根据菌落形成数量,检查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使沙门氏菌突变型产生回复突变,代谢活化系统可以用多氯联苯(PCB)诱导的大鼠肝匀浆(S-9)制备的S-9混合液。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检测海水或沉积物的致突变性。

5仪器设备

本试验应包括以下仪器设备:

2

HY/T153—2013

a)低温高速离心机:温度4℃,转速12000r/min;

b)超低温冰箱:-80℃,或液氮罐;

c)洁净工作台;

d)恒温震荡培养箱:37℃±1℃;

e)恒温水浴锅:40℃±1℃;

f)蒸汽压力锅:121℃±1℃;

g)K-D浓缩器;

h)匀浆器:

i)氮吹仪;

j)蒸馏回流装置:

k)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他惰性材质密闭容器:25L;

D采泥器;

m)培养皿:直径90mm;

n)其他实验室常用设备。

6试剂和材料

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底层培养基、顶层培养基、0.8%氨苄青霉素溶液、0.1%结晶紫溶液、L-组氨酸溶液、0.5mmol/LD-生物素溶液、0.8%四环素溶液、氨苄青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