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4-
试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
一、课标分析:
《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巩固打点计时器的运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体验如何从试验探讨中心获得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知道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学物理必修一其次章第一节的内容,意在培育学生试验探究实力,通过试验发觉与驾驭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学会试验数据处理的方法。这节课的任务是测量小车的速度,做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初步分析小车速度改变的规律。要学生经验试验探究的完整流程,体会从试验中获得数据,做出图像分析图像,找寻规律的科学方法。全章来看本节内容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关系之一,为后边进一步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进一步娴熟打点计时器的运用。
b)加深学习利用纸带求某时刻瞬时速度的方法。
c)进一步提高用描点法作图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对试验过程的探究,了解物理学的探讨方法。
b)相识物理试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初步学会依据试验数据进行揣测、探究、发觉规律的探究方法。
d)通过运用电脑软件处理数据,感受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a)培育严谨求实的试验看法。
b)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习物理和探讨物理问题的爱好,学会探寻物理规律的方法。
c)学习合作完成试验,沟通试验体会。
d)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做好现在的学问学习,实力储备。
四、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多媒体、讲授、探讨等。
五、教学重点
1.图象法探讨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改变规律的探究
六、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试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学习并练习运用了打点计时器,为本节试验探究奠定了肯定基础,但运用还不够娴熟,须要在本节课进一步娴熟强化。而本试验是学生上中学第一次处理数据,描点作图后,通过图像分析物理规律,数形结合,数学与物理的结合是学生要面临的一大考验。
八、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通过观看汽车直线加速赛视频,引领学生视察汽车运动特点,并给出一组国产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结合生活实际,直观的感受加速运动,并提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速度是怎样随时间改变的?
学生:结合视频,小组探讨,给出猜想:小车速度随时间增加。
2.设计试验:学生结合试验目标,自主阅读教材,小组探讨制定具体试验步骤。
老师:将小组设计的试验步骤上传大屏幕,进行组间探讨,修正补充。老师问题引领重点点播留意事项:
问题:放小车前,小车停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思索回答:靠近打点计时器,充分利用纸带。
问题:重要的试验依次?
思索回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问题:为什么试验完成要刚好关闭电源?
思索回答:防止打点计时器通电时间过长,发热损坏。
3.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试验,并刚好记录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刚好指导,共性问题整体提示。
4.分析与论证:通过问题引领,完成纸带处理,数据计算并填入表格,依据试验数据在坐标纸上
绘制v-t图像。
问题:如何选择纸带?
学生:点迹清楚的。
问题:起先的打点不清楚,如何处理?
学生:舍掉起先密集不清楚的点,从打点清楚的点起先取计数点。
问题:如何选取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T=s。
学生:每隔五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T=0.1s。
问题:如何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学生:用平均速度代替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将所得各点瞬时速度填入表格中,并在坐标纸上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表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通过视察思索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然后用一条平滑曲线“拟合”这些点。
计数点序号
0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
0.1
0.2
0.3
0.4
0.5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老师:刚好将学生做好的v-t图像上传大屏幕,对出现的问题刚好引导订正:
问题:图线过短过小,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如何改正?
学生:要合理选择标度,充分利用坐标纸。
问题:各组对比所画图线,有什么特点,与其他组不同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描出的几个点大致都在一条直线上,偏离太远的被我舍去了。我觉得假如没有试验误差的话,函数图象应当是一条直线,所以我就用一条直线去拟合这些点。
用计算机绘制v-t图像:自主阅读教材32页中做一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