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端正书写。 提高性目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说话训练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击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满满的一担粮食有100多斤,还要挑着爬山) 来读好这句话。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① “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研究作战计划,和战士们一起操练,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来回走上几十里山路,跳上那么沉、那么重的粮食。他真是一个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指板书)的好司令啊!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了。)你觉得朱德怎么样?(太辛苦了) ②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想知道哪些同学是步行上学的?你走到学校大约多少时间?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 ②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 ③是啊,这么远的路,而朱德他们是走的我们这样的路吗?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出示图理解山高路陡) 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 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读好山高路陡 点击出示当年挑粮的山路。 ④挑着这么沉的粮食,走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还这么轻松吗?谁来读好这个词。 ⑤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⑥为了能吃饱肚子,为了有力气敌人打仗,为了能粉碎敌人的阴谋,再难走的路,红军战士都不怕,心里装着别人,都把困难留给自己,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敌人想把我们红军战士困死,饿死,冻死,那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③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 (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 ④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 一起读好这句话。 ●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 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师:说得不错,这就是“劝”。(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体会生字的意思。) 师:不过,劝别人的时候要更有诚意些,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那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 (学生或小声或默读) 师:现在我就是朱德同志,谁来劝我? 师:劝得情真意切!还能用上课文的语言呢。师:你不仅用上了课文里的语言,还能将老师介绍的资料也用上!真好!还有谁也想劝? …… (过渡)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老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