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 ( 很有用 ) 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 , 其 为 惑 也 , 终 不 解 矣 。 生 乎 吾 前 , 其 闻 道 也 , 固 ① 先 乎 吾 , 吾 从 而 ② 师
之; , , , 。吾师道也,夫庸 ③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 固:本来。 ② 从而:动词,学习。 ③ 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吾从而师之 ② 生平吾后 ③ 亦先乎吾 ④ 其闻道也
A. ①④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2)作者认为 “师者 ”的价值在于 “________”,主张不拘于 ________、 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 ( 1) D
(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 “贵贱 ”“地位高低 ”等);年龄(或 “长少 ”“年龄大小 ”等)
【解析】 【分析】( 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
同、互相对应。从上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可以选择下句应为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 D。
2)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 D;
⑵ 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 “贵贱 ”“地位高低 ”等);年龄(或 “长少 ”“年龄大小 ”等)【点评】 ⑴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考生既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又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顺序,按照一定的句式结构进行排序。
⑵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逻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根据内容进行回答,要学会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
方。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帝① 置酒洛阳南宫。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
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
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③ , 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注】 ① 帝:指汉高祖刘邦。 ② 子房:指张良,字子房。 ③ 饷馈:军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 皆言其情 ________
② 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________
(2)用 “/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 “刘邦论三杰 ”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 1)情况;被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因以与之 / 与天下同其利
(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 “为 ”这里是
被的意思。
( 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
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 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 / 因以与之 / 与天下同其利 。
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