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舍一家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左邻右舍一家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左邻右舍一家亲
内容:通过参观社区、访问邻居,了解邻里关系,学习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内容包括:邻里关系的认识、社区活动的参与、邻里纠纷的解决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尊重他人、理解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对社区和家庭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基本关系。然而,他们对邻里关系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缺乏深入的社会交往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社区活动有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偏好直观、互动和体验式学习,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加深对邻里关系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部分学生可能对邻里关系的复杂性感到困惑,难以理解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如何和谐相处。
(2)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时,可能遇到沟通障碍,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
(3)学生在解决邻里纠纷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协商解决。
(4)部分学生可能对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录音设备、摄像机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校园网络平台
-信息化资源:社区图片、视频资料、邻里关系相关案例库
-教学手段: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社区访问记录表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社区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社区中邻里关系的体现。
-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教师总结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里关系吗?你们在社区中遇到过哪些邻里之间的故事?”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左邻右舍一家亲”。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邻里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师讲解邻里关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邻里关系是指居住在同一社区或相邻地区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举例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如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等。
(2)邻里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教师介绍邻里关系的类型,如友好型、疏远型、矛盾型等。
-分析不同类型邻里关系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是多样化的。
(3)如何与邻里和谐相处
-教师讲解与邻里和谐相处的方法,如尊重他人、关心邻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邻里关系。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参观社区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观察邻里之间的互动,了解社区环境。
-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分享参观感受。
(2)访问邻居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位邻居进行访问。
-学生与邻居交流,了解邻居的生活状况,询问邻里关系的处理方法。
(3)社区活动参与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环保宣传、邻里互助等。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邻里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1)邻里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友好型:邻居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帮助。
-疏远型:邻居之间关系平淡,互不干涉。
-矛盾型:邻居之间存在矛盾,需要解决。
(2)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
-尊重他人: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和隐私。
-关心邻居:关心邻居的生活状况,提供帮助。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邻居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增进了解。
(3)如何解决邻里纠纷?
-沟通协商:与邻居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
-换位思考:站在邻居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寻求社区帮助:向社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共同解决纠纷。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如邻里关系的类型、和谐相处的方法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邻里和谐,为社区和谐贡献力量。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邻里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邻里关系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