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微分方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1.1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2.1.2 微分方程的列写 §2.1.3 系统元件间的负载效应 §2.1.4 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2.1.1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对于任意系统,都可以用下方程来描述 1、任取系数ai和bj是常数时,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 2、任取系数ai和bj是时间t的函数时,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 3、任取系数ai和bj是输入量、输出量及它们的导函数,或是时间t的其他函数形式时,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 叠加原理 设有一个物理系统, 单独对它施加输入xi1(t)时, 输出为x01(t); 单独施加输入为xi2(t)时, 输出为x02(t); 同时施加输入axi1(t)和bxi2(t)时, 若输出为ax01(t)+bx02(t) , 则系统为线性的。 线性、非线性这一系统特性并不随 系统的表示方法而改变,因为它只是 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表 现为: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 非线性系统则不满足叠加原理 对一个线性系统,一个输入的存在并不影响 由另一个输入引起的输出,即对线性系统而 言,各个输入产生的输出是互不影响的。 因此,在分析多个输入加在系统上而引起的总输出时,可以先分析由单个输入产生的输出,然后把这些输出叠加起来即可。 当输入作用在系统不同部位时,系统的输出仍然是各输入所引起的输出的叠加。 意义: §2.1.2 微分方程的列写 例1 机械方面:组合机床动力滑台铣平面 例2 电学方面:无源网络 列写微分方程的步骤 例1 机械方面:组合机床动力滑台铣平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其中, F轴—切削力的轴向分量 Fc—阻尼力 Fk—弹性恢复力 同时进行等量的代换(变量更换): 例2 电学方面:无源网络 由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对(4)求导 列写微分方程的步骤: 1、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明确输入量、输出量。 2、将系统划分成若干环节,从输入端开始, 根据物理学定律每一个环节列写一个方 程。(考虑负载效应) 3、将各方程中的中间变量消去,求出描述 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放程。 4、将微分方程标准化;将与输入有关的各 项放在方程等式右边;与输出有关的各 项放在方程等式左边,各阶导数项按降 幂排列。 标准形式如下: 5、在列写元件的微分方程或求出系统的微 分方程时,对非线性项应加以线性化。 §2.1.3 系统元件间的负载效应 在列写微分方程时,要考虑相邻元件的 负载效应。 那么,什么是负载效应? 对于由两个物理元件组成的系统而言, 若其中一个元件的存在,使另一元件在 相同输入下的输出受到影响,则如前者 对后者施加了负载。 因此,这一影响称为负载效应或称耦合。 例1:两个由质量、弹簧串联而成的振动系统。 1) 当m2,k2不存在 即m1,k1是一单自由度系统 其动力学方程为: 2)将m2,k2接在m1与k1上时,组成图示 两自由由度系统。 则有: 其动力学方程为: 3)若不计m2的运动对m1的影响。 则有: 则动力方程为: 例2:有两级串联的RC电路组成的滤波网络 1)计R2与C2存在影响R1与C1的输出电流i1 2)不计R2与C2存在影响R1与C1的输出电流i1 若R=R=R、C=C=C,并记RC=T,则 所以未计负载效应是错误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