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涉及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和创新。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相关,学生需具备对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基本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隋唐时期制度变革的背景和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隋唐时期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
2.提升学生史料解读能力,通过分析史料,理解隋唐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认识到制度创新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了解隋唐制度在东亚地区的影响,拓展国际视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重点来源:课本对三省六部制的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有详细描述)。
2.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及其对士人阶层的影响(重点来源:课本对科举制度的选拔标准、考试程序及其社会作用的阐述)。
难点:
1.理解隋唐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和动力(难点来源:涉及对历史复杂性的把握,需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
2.分析唐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和阶级结构的影响(难点来源:涉及对历史现象的深度解读,需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分析能力)。
解决办法:
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度变革的原因。
2.运用史料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读历史资料,提高分析能力。
3.设置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历史现象相结合,深化理解。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平板或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历史课程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3.信息化资源:隋唐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
4.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展示、视频资料播放、学生互动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隋唐时期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展示隋唐盛世的繁荣景象。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隋唐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制度变化与创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变化:
-阐述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
2.隋唐时期经济制度变化:
-介绍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政策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如城市商业的繁荣和丝绸之路的贸易。
3.隋唐时期文化制度变化:
-讲解科举制度对士人阶层的影响,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
-分析佛教、道教在隋唐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三、师生互动环节(15分钟)
1.学生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隋唐制度变革的背景是什么?
-隋唐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汇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填空题: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相关填空题。
2.选择题: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隋唐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有关隋唐时期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介绍《隋律》和《唐律疏议》的内容,探讨其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分析府兵制和募兵制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隋唐时期的宗教文化:研究佛教、道教在隋唐时期的传播,以及佛教艺术和道教的宗教仪式。
-隋唐时期的海外贸易:探讨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以及唐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介绍唐诗、唐宋八大家等文学成就,以及唐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加工。
-建议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如西安的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以直观感受隋唐文化的魅力。
-组织学生观看与隋唐相关的纪录片,如《中国通史》中的隋唐部分,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推荐学生阅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