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主要包括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具体教材章节为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中国古代史相关联,特别是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探讨,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2.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认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其从多角度评价隋唐制度创新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提升家国情怀和文明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完善。具体细节如下:
-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例如,如何通过三省六部制实现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科举制的完善过程及其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例如,科举制的考试科目、考试范围和选拔标准。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隋唐制度变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深远意义。具体细节如下:
-隋唐制度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演变等,这些因素如何促使制度发生变化。
-隋唐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例如,科举制如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政治基石,以及其对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制度细节,如科举制中“糊名”、“誊录”等程序的具体操作及其意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隋唐时期政治地图、科举考试流程图、三省六部制结构图等教学图表,以及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
3.教室布置:设置历史资料展示区,便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划分讨论小组区域,促进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引导: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隋朝的统一与繁荣,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一个国家的繁荣除了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呢?
2.学生回答: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
3.教师总结:没错,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探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创新与变化。
二、自主学习
1.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第7课的内容,找出隋唐时期的主要制度创新。
2.学生阅读教材,记录关键信息。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哪些制度创新?请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4.学生回答: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等。
三、课堂探究
1.教师引导:首先,我们来探讨三省六部制。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解释一下三省六部制是如何运作的?
2.学生回答:三省六部制是指中央政府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政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
3.教师追问:那么,这种制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4.学生回答:优点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政务的高效运作;缺点是可能导致权力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科举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内容,思考科举制是如何完善的?
2.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科举制的完善过程。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的完善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4.学生回答:科举制的完善提高了官员的素质,选拔出更多有才能的人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五、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任务:现在,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包括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等。这些制度创新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生反馈:同学们,你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收获吗?
3.学生回答:没有疑问,收获很大。
七、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短文,字数不限。
2.学生接受作业任务,准备课后完成。
八、课堂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哪些启示?
2.学生思考并回答: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