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授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围绕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后世的影响。教学内容与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制度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通过分析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生将能够:
1.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把握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
2.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探讨制度变革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3.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分析制度创新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增强家国情怀,认识到历史制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隋唐时期的主要制度变化,包括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土地制度等;
②隋唐制度创新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特别是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隋唐制度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映时代特征;
②科举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如何平衡科举制度对人才选拔的正负面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隋唐时期的相关图片、科举制度的发展图表、历史纪录片片段等,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隋唐时期的一则趣闻轶事引入,例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或武则天登基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课内容,如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的制度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2.新课呈现(约3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隋唐时期的主要制度变化,包括政治制度中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的完善、土地制度中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等。
①隋唐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和作用。
②科举制度的创新:讲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选拔人才中的作用。
③土地制度的变革:阐述均田制和府兵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说明制度创新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隋唐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关于隋唐制度变化的填空或选择题,以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指导:在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隋唐制度变化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制度创新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一份关于隋唐制度变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短文,分析隋唐制度创新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强调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介绍隋唐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唐诗、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繁荣,以及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隋唐时期的外交关系:分析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如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事件,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探讨隋唐时期的经济政策,如“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措施,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展: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如赵州桥的设计与建造、天文历法的改进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鼓励学生阅读《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以增加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兴趣和了解。
-观看纪录片:建议学生观看《隋唐风华》等历史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更直观地感受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
-参观博物馆: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特别是隋唐历史主题的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存。
-开展小组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选择隋唐时期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制度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等,最后以小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