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评价3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发布:2025-04-06约4.2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7-

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性训练】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24·青岛高一检测)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30.1°N,87.8°E)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改变对比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

B.地形起伏与①圈层厚度大致呈负相关

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逝

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2.关于本次地震,叙述正确的 ()

A.破坏最严峻的地点为震源

B.日喀则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

C.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不同

D.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相同

【解析】1选D,2选B。第1题,①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厚度与海拔凹凸成正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降速,经过古登堡面时消逝。②圈层为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地球内部岩层裂开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对应的地表破坏最严峻的地点叫震中。地震发生时,一般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相同。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烈度,不同地区烈度不同,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不同。

【学问拓展】影响烈度的因素

(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地幔 D.④-软流层

4.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横波传播速度达到最快

B.②—内部物质组成匀称

C.③—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温度很高,密度很小

【解析】3选A,4选C。第3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①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外核,④表示内核。第4题,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均在圈层②中达到最快;地震波在圈层②的传播过程中,波速存在改变,说明该圈层内部物质组成并不匀称;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加之地核的温度很高,且压力和密度很大,推知圈层③很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头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自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5~7题。

5.从火山口喷出的炙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6.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解析】5选B,6选D,7选B。第5题,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第6题,图中堰塞湖体现了水圈,湖边的植被体现了生物圈。同时,该图还体现了大气圈和岩石圈两个圈层,一共体现出4个圈层。第7题,④为内核,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③为外核,③与②的界面为古登堡面,横波在这里突然消逝,纵波波速在此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该处压力大,物质状态不行能为气态,所以该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②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①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

【学问拓展】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大陆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有双层结构(玄武质层上覆盖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处不到5km,一般只具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

据英国《太阳报》2019年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遇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哀痛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8~10题。

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9.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白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但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改变的

D.图中各圈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