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吴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吴丽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摘要:朗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看,只用目用脑。读,既要用目用脑,还要动口。看,只能会意生情,而读能表意传情,出声与不出声,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课堂上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教师要注重分数的多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少,又缺乏指导,很多学生不会朗读,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关键词: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呢?我认为最关键是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及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朗读可按照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让学生自行朗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熟,不漏字,不添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是进行朗读指导。这一环节较为重要,前面学生只是以自己的判断而进行朗读的,对于那些相对深奥的句子或内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也很难读出感情,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就可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趣”,让学生受到美熏陶,情的感染。如我在教《瀑布》一课时,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层层大浪涌上岸滩发出的响声,师生共同模仿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瀑布从千丈青山倾泻而下的雄伟气势,感受到瀑布鲜明动人的色彩美,多姿多彩的壮观飘逸美。赞美的语言自学生口中情不自禁地吐出,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样,经过反复朗读,学生熟悉了课文的语言,并积累了其中的优美词句,在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既能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可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加强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 吴丽霞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以光、声、电、形、色来作用学生的感官,大大地改变教学活动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加信息含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没有兴趣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小学生都对影视、音乐等有声有色的媒体特别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里,许多课文都采用图文相结合,但课文里的插图是静止的,不能满足小学生活跃的心态。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以色泽鲜艳的画图、生动逼真的音像、动画、灵活方便的交互手段,让学生耳闻目睹作者所描述的一切,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幸福是什么》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金发姑娘与三个牧童的对话,然后演示三个牧童十年后的体会,这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也就展现作者所描述的动态情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心随之活跃,兴趣十分浓厚,就能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记忆。
二、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帮助理解,培养情感。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具有科学性以及作者所描写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情感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会挫伤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其中蝙蝠的飞行方式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它们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就容易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教学时间,增加信息含量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阅历浅,知识结构差,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讲解、分析,有时就给教学活动罩上一层枯燥乏味的阴影,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恰当运用图像、动画、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体去刺激学生们的感官,使学生自觉动脑进行思维,并找到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明显节省了教学时间。当学生对学习处于浓厚兴趣的情景时,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增加信息的含量,学生也乐于接受,变“苦学”为“乐学。”
当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注意课件的教学的适当性、装饰的适当性、程序的适当性及课程的适当性,恰到好处的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