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
安康市旬阳县 陈娜
我接收的这届学生,40%的同学朗读结结巴巴,读错字、加减字的现象举不胜举,有很多学生停顿不准,重音不会把握,读不出文章的感情,唱读现象实在严重,而《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怎敢安于现状?不从学生现状入手,怎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缓缓朗读,慢慢思考,读思结合,可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反复诵读,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声情并茂,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更能增加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怎敢不重视“读”这一环节?必须要求他们好读书、读好书,按这样的步骤读书:一读,扫清字词障碍;二读,读懂课文内容;三读,读出课文感情;四读,品味文章语言;五读,读出深层内蕴……通过反复朗读,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从多方面提高朗读兴趣,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
提高朗读实效,首先得从朗读方法入手,“读”的形式多样,学生才愿读、乐读。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学生会很厌烦的。但“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我们要寻求朗读的最佳形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例如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诵读、吟读、咏读、讲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等,根据文本的不同灵活选择读法,就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恰当地朗读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密切联系,读通顺句子,理清文意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我常常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力求形象化、准确化、整体化、想象化。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一环节中,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美丽的景物,去体悟作者的喜怒哀乐!读思结合,大胆想象,力求语言表达想象化!
语文教学有时以多媒体课件等作为媒介,播放名家精彩朗读,能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朗读情趣。我要求他们在欣赏朗读时注意正音、停顿、重音、感情的表达。听读结束,教师再次强调相关字词,让学生自己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读,体会主旨。
教师的语文功底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范读领路,更能带动学生,使他们更快地摹仿入境。在教学中,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容易指导,但要读出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学生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思考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当然,朗读太单一,会让学生们厌倦,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有时可将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穿插一起。因为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学生个别朗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难度较低的材料,教师有把握学生能胜任的,放手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课堂必不可缺的当然还有齐读的形式。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同时它还是检验集体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新型朗读。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朗读,而是教师明确了学生朗读目的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有利于教师灵活把握时间,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可以跟其他形式的朗读交叉使用,它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全面检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古诗中每联都分上下句,非常适合采取此种方式学习背诵。教师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