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
课题
血液循环(第2课时)
授课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人体的物质运输”中第2节“血液循环”的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展开教学。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血管连接关系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和路径,以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本节课内容是学生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复杂生理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社会责任:了解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四个腔室、瓣膜的作用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
血液循环的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难点
心脏瓣膜的作用及其与血液流动方向的关系。
血液循环路径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打开PPT,播放一段心脏跳动的动态视频)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血液循环》的第二课时。首先,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段视频——这是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你们能听到它有力的搏动声吗?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心脏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它是如何推动血液流动的?”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A:心脏就像一个泵,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学生B: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教师:回答得非常准确!心脏确实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核心。那么,心脏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结构有哪些独特之处?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心脏的奥秘,并学习血液循环的完整路径。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通过动态视频直观展示心脏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新课
展开
(一)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
(PPT展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对比表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管的类型及其功能。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哪些区别?”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
动脉负责输送血液离开心脏,静脉负责将血液送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这些血管与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1.心脏的位置
展示心脏位置图,提问学生:“心脏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
(展示胸腔解剖图,标注心脏位置)
教师: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略微偏左下方,大小约与本人的拳头相当。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个心脏模型(展示实物模型),它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你们能分辨它们的上下和左右吗?
学生C:上面是两个心房,下面两个是心室;左边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右边是右心房和右心室。
教师:完全正确!但要注意,解剖学中的“左”和“右”是以心脏自身为参照的,因此模型中的左心室实际上位于我们观察的右侧。
展示心脏结构图,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特点。
2.心脏壁的厚薄
(PPT展示左心室壁厚与其他腔室的对比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左心室的壁最厚?
学生D:因为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到全身,压力最大!
教师:是的!左心室负责通过主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其肌肉壁的厚度是右心室的3倍左右,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3.心脏的瓣膜
展示瓣膜的结构图,讲解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播放瓣膜开闭的动画)
教师:心脏内有两种重要的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它们的开闭规律是怎样的呢?
学生E: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入心室;心室收缩时,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动脉。
教师:总结得非常到位!血液的流动方向始终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瓣膜的存在确保了血液的单向流动。
(三)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和肺循环
展示血液循环动画,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播放血液循环动画,分步讲解)
教师: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功能: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同时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功能:在肺部完成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互动提问:
问题1: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如何变化?
答案: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问题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独立的吗?
答案:不是!两者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