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基础过关复习 第三章 函数 第1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考什么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 ) A.(2,5) B.(-8,5) C.(-8,-1) D.(2,-1) 2.(2016·5南宁)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D D 5 2 X≥1 5.(2017·防城港防城区一模)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x,y,其面积为2,则y与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 C 核心考点解读 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有序数对 考 点 1 考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两条互相 、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 2.点的坐标: 平面内的点与 实数对是一 一对应的. 垂直 有序 3.象限: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0 第一象限 第四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 (-,+) (-,-) (+,-)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点:设点(x,y). 点在第一象限:x0,y0; 点在第二象限:x0,y0; 点在第三象限:x0,y0; 点在第四象限:x0,y<0; 点在x轴上:y=0; 点在y轴上:x=0; 原点坐标为(0,0).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 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 坐标相等. 6.坐标与对称 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 . 纵 横 (x,-y) (-x,y) (-x,-y) 纵 横 横 纵 7.关于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特点 左右平移时, 坐标不变, 坐标左减右加,移多少个单位就加或减多少个单位; 上下平移时, 坐标不变, 坐标上加下减,移多少个单位就加或减多少个单位. 点的平移规律(a>0) 例如: (1)点A(-1,2)在第 象限,点B(1,-1)在第 象限; (2)点C(3,0)在 轴上,点D(0,-2)在 轴上; (3)点E(-2,-3)到x轴的距离为 ,到y轴的距离为 ,原点的距离为 . |y| |x| 二 四 x y 3 2 点P(x,y) 到x轴 到y轴 到原点 距离d 8.与点P(x,y)有关的距离 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自变量 图像法 1.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称x是 ,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和 . 考 点 3 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的解析式为整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 ; (2)函数的解析式为分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 的实数; (3)函数的解析式为二次根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 的实数. 2.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实际意义.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实数 不为零 非负 考 点 4 1.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 、连线. 3.分析函数图象:一个问题的图象,先要看清楚横、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再看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图象分析问题与图象是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