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创]2015年数学第一部分第三章第1讲函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配套课件]概要.ppt

发布:2017-03-06约2.5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函数 第1讲 函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 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 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 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 步讨论. 考点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公共原点 互相垂直 (1)定义:在平面内有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的两条数 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 M 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一一对应 (-,+) (-,-) 2.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图 3-1-1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 3-1-1. (+,-) (2)坐标轴上的点 P(x,y)的特征: 0 0 0 0 ①在横轴上?y=____________; ②在纵轴上?x=____________; ③既在横轴上,又在纵轴上?x=______,y=______. 3.对称点的坐标. 已知点 P(a,b), (1)其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P1 的坐标为________. (2)其关于 y 轴对称的点 P2 的坐标为________. (a,-b) (-a,b) (3)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P3 的坐标为__________. (-a,-b) 4.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距离. (1)点 M(a,b)到 x 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2)点 M(a,b)到 y 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b| |a| (3)点 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 M1(x1, y),M2(x2,y)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x1-x2| |x1-x2| (4)点 M1(0,y1),M2(0,y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点 M1(x,y1),M2(x,y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y1-y2| |y1-y2| 5.点在平面内的移动规律. (1)点 M(a,b)沿 x 轴正方向平移 n 个单位得到 M1_________, 沿 x 轴负方向平移 n 个单位得到 M2________. (2)点 M(a,b)沿 y 轴正方向平移 n 个单位得到 M1_________, 沿 y 轴负方向平移 n 个单位得到 M2_________. (a+n,b) (a-n,b) (a,b+n) (a,b-n) 考点2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常量、变量. 常量 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_________,数 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____________. 2.函数. 唯一确定 (1)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 y,对于 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__________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 x 是自 变量,y 是 x 的函数. 有意义 解析法(公式法) 列表法 图象法 (2)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使函数关系式________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 ②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开 偶次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函数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考点3 函数及其图象 描点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__________、连线. 1.点 M(-2,1)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B A.(-2,-1) C.(2,-1) B.(2,1) D.(1,-2) 2.如果点 P(a,2)在第二象限,那么点 Q(-3,a)在( ) C A.第一象限 C.第三象限 B.第二象限 D.第四象限 3.如图 3-1-2 是象棋盘的一部分,若帅位于点(1,-2)上, ) C 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图 3-1-2 A.(-1,1) C.(-2,1) B.(-1,2) D.(-2,2) 4.函数 y= 2 x+1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如图 3-1-3,将三角形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 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角形的三个坐标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