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措施与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目的 1.消除存在的和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再发生和发生; 2.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注: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生不符合(不合格)的原因; 预防措施——消除潜在的不符合(不合格)的原因;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 1.已发生的不符合的纠正措施工作 2.潜在的不符合的预防措施工作。 3.职责 3.1 各过程的主管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 施的监督和管理 。 3.2 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的制定和实施 。 3.3 管理者代表组织对涉及多个部门或重大的不符合的原因 分析采取措施,分配给有关部门执行。 4.1工作流程 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 下列情况应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1) 未达到质量目标及指标值时; 2) 内外部审核发现不符合时; 3) 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时; 4) 未按要求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或活动未达到要求; 5) 供方产品发生重大或重复性质量问题时; 6) 产品生产过程、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或重复性质量问题时; 7) 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提出投诉时。 分析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 针对不符合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配备必要的资源,以消除已发生(或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并按规定报上级领导审批,未能通过审批的重新制定措施。 2. 制定措施应注意的事项 (1)对策有三种,一种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另一种 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 第三种是隔断因果关系见图。 跟踪验证评价的有效性 1.提出措施要求的部门应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以 验证实施后不合格的原因是否已消除; 2.重点关注的是效果:是否达到了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3.否则,应重新分析原因或考虑确定并实施更为有效的纠正措施。 记录并正式纳入有关文件(巩固措施) 应将有效的措施纳入标准或有关文件; 并进行宣传或培训; 没有标准。可能会重复发生; 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 *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分析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措施的审批 跟踪验证评价的有效性 研究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 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 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 记录并正式纳入有关文件 1. 活动内容 (1)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 (2)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2. 注意事项 (1)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 (2)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取的 数据有计划地进行。 责任部门运用统计方法和其它科学技术方法查找问题原因。 1. 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 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 (其他质量问题)。 (3)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 能接受的方案。 (2)采取对策后,必须从多种角度对措施、对 策进行彻底而广泛 的评价。 (3)采取对策时,有关人员必须通力合作。 应急措施与永久对策 隔断因果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