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江苏省扬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选修).doc

发布:2017-06-02约7.2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扬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选修)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 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2.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A.热带、温带、寒带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图2中数字是我国200个城市宜居状况评估排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据此完成3-4题。 3.前30名城市个数在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分布个数最多的省区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均位于湿润区 D.西北和西南西区均无进入前30名的城市 4.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①自然条件 ②旅游资源 ③城市建筑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3为“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功能区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②地控制开发,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③地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地禁止开垦,全面植树造林 6.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过98%,但粮食安全压力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粮食种植成本上升 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④城市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4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7-8题。 7.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8.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图5为“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数变化示意”,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10.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图6为“2001~2008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题。 .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量大于消费量B.消费量持续增长 C.生产量持续增长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D.目前我国煤炭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 .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1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15.在该水源地内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