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江苏省兴化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发布:2017-06-05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兴化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用时:75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卷Ⅰ(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选出并转答到答题卡(纸)上)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植被 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农作物 2.对各自然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分布区  B.①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C.②区气候干旱        D.③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2008年7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回答3-4题。 3.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4.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下图回答5-7题。 5.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6.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都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 7.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第8题。 8.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质恶化 D.生物物种锐减 9.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深刻而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题。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 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12.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高技术工业 D.农产品加工工业 15.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黄河的“地上河”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造成图中这种景象的根本原因是 A.该段地势较高 B.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堆积 C.为了方便用水 D.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库 17.“地上河”治本措施是 A.保护上游地区的环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