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doc

发布:2017-06-03约5.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据图分析此时的季节是 (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4.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 B.东北农民正收割小麦 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 D.北京寒梅绽放 读“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分布图”(图2),完成5-7题。 5.图中界线以西的B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 城市工矿交通用地 6.造成图中A、B两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 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活习惯 D.生产方式 7.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中,正确合理的是( ) A.在A区域围湖造田 B.在A区域退耕还牧 C.在B区域大范围开垦荒地,增加耕地 D.在分界线的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下图3中将区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8.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B.b—c—aC.c—a—bD.b—a—c)(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 17.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图,完成题。 .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国家发改委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题。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11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读“我国农业区示意图”和“生态农业模式图”,回答第25-27题。 25.与图二中甲、乙、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