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篇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4.ppt

发布:2017-05-21约2.78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 ;§2-7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定性分析常用的谱图集在课本P179列有四种 Organic electronic spectral data The Sadler standard spectra Handbook of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organic compounds Robert A. Friedel :ultraviolet spectra of aromatic compounds ;二、结构研究 ;1.官能团的确定 一般规律是: (1)若在200~800nm范围内无吸收,则可判断化合物不含共轭体系,不含醛基、酮基和溴、碘。 (2)若在200~250nm范围内有一强吸收带,表示化合物内含有共轭二烯(λmax=217nm)或α、β—不饱和酮、醛(K带,λmax在220nm左右) (3)若在230~270nm有中等强度吸收(εmax=200~10000),且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呈现精细结构,表示芳环存在。 ;2.异构体研究 (1)同分异构的确定 根据λmax、εmax及峰的数目可以确定双键及取代基位置。还可以区分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2)顺反异构体 ;例3 1,2—二苯乙烯 ;(3)互变异构体 常见的互变异构体有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酰胺的内酰胺—内酰亚胺互变异构体,醇醛的环式—链式互变异构体等,紫外光谱可以判断、检测互变异构体。以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为例。 ;三、纯度检验 ;四、氢键强度测定 ;例6.丙酮在己烷中,R带 =279.0 nm, 在水中,R 带 ,求丙酮在水中形成氢键的键能(J, J/mol)。 ;§2-9 紫外—可见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显色剂的用量 M+R=MR 加入的显色剂的量只要能将全部待测组分转化为有色化合物即可,过多的显色剂有可能导致副产物的生成。 吸光度A随[R]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2.溶液的酸度;3.显色时间 络合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配好的溶液应放一段时间,达到络合完全再测定。 但是有些络合物放置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而褪色, 因此 应根据试验选择适宜的显色时间来进行测定 如下情况,时间应选在a、b之间。 ;4.显色温度 有些反应加热才能反应完全,有些反应加热生成的络合物又会分解,所以 合适的反应温度应由实验确定。 5.干扰消除 (1)加入络合掩蔽剂或氧化还原掩蔽剂,使干扰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或无色离子。 如用NH4SCN作显色剂测定Co2+时,Fe3+干扰,加入NaF使Fe3+生成无色的FeF52-而消除干扰。 (2)选择适当的显色条件以避免干扰。 (3)分离干扰离子。 ;二、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2.参比溶液的选择;选择参比溶液的原则: (1)当试液、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2)如果显色剂或其它试剂略有吸收,应用空白溶液作参比。 (3)如果试样中其它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色剂无吸收时,可用试样溶液作参比。 选择参比溶液的总原则是: 使试液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物的浓度。 ;3.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试液服从朗伯比尔定律;一般分光光度计的?T约为±0.2%~±2%,今假定为0.5%,带入(3)式,算出不同透光度值的浓度的相对误差,以 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作图;三、定量分析方法;例: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镁含量(用mg/L表示).取一系列镁标准溶液(1?g/mL)及20mL水样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显色剂2mL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测其吸光度.其数据如下表。试用标准曲线法求算水中镁的含量。 ;从图上查出,吸光度为0.135时,相当于标准水样1.91mL;2.高组分含量的测定—示差法 当待测组分含量较高时,采用纯试剂作参比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值太高,超出适宜的读数范围而引入较大的误差,示差法能够克服这一缺点。; 即 Ar=εb?C ?C=Cx-Cs Cx=Cs+?C 如果用上述浓度为Cs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测得一系列?C已知的标准溶液的相对吸光度Ar,绘制Ar~?C曲线,则由测得的试液的相对吸光度Ar,x,即可从工作曲线上查得?C,再根据Cx=Cs+?C计算出试样的浓度。;例:某溶液用蒸馏水做参比溶液时,透光率为8%,改用透光率为10%的溶液做参比溶液,其透光率是多少?;3.多组份的测定 (1)吸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