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谱分析-可见光光度法.ppt
(一)光学因素非单色光的影响:Beer定律应用的重要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续前续前讨论:结论:入射光的谱带宽度严重影响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形状选择较纯单色光(Δλ↓,单色性↑)选λmax作为测定波长(ΔE↓,S↑且成线性)续前2.杂散光的影响:杂散光是指从单色器分出的光不在入射光谱带宽度范围内,与所选波长相距较远杂散光来源: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杂散光可使吸收光谱变形,吸光度变值3.反射光和散色光的影响:反射光和散色光均是入射光谱带宽度内的光直接对T产生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A↑,吸收光谱变形注:一般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4.非平行光的影响:使光程↑,A↑,吸收光谱变形(二)化学因素Beer定律适用的另一个前提:稀溶液浓度过高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ΔT影响因素:仪器噪音四、透光率的测量误差——ΔT1暗噪音讯号噪音2要使测定的相对误差Δc/c最小,求导取极小值,得出:5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两个因素:T和ΔT4即当A=0.4343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3lgT=-0.4343=A1.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π*跃迁产生C=O;C=N;—N=N—E小,λmax250~400nm,εmax100溶剂极性↑,λmax↓→蓝移(短移)2.K带:由共轭双键的π→π*跃迁产生(—CH=CH—)n,—CH=C—CO—λmax200nm,εmax104共轭体系增长,λmax↑→红移,εmax↑溶剂极性↑,对于—(—CH=CH—)n—λmax不变对于—CH=C—CO—λmax↑→红移续前3.B带:由π→π*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λmax=254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εmax=200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π→π*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E1180nmεmax104(常观察不到)E2200nmεmax=7000强吸收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一起红移(长移)图示图示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物质的吸收光谱与测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测定条件(温度、溶剂极性、pH等)不同,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温度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续前溶剂溶剂的极性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光谱形状、吸收强度对λmax影响:n-π*跃迁:溶剂极性↑,λmax↓蓝移π-π*跃迁:溶剂极性↑,λmax↑红移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影响溶剂极性↑,苯环精细结构消失溶剂的选择——极性;纯度高;截止波长λmaxpH值的影响:影响物质存在型体,影响吸收波长下表为溶剂对亚异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正己烷CHCl3CH3OHH2O???*?max/nm230238237243n??*?max/nm3293153093053214图示01020304选择溶剂时注意如下几点:尽量选用低极性溶剂;能很好的溶解被测物,并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pH值pH值对酸碱物质有明显的影响,因pH值不同,化合物解离程度不同,产生的光谱也不同。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定性鉴别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01定性鉴别02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吸收峰的位置(波长)吸收峰的强度相应的吸光系数同一测定条件下,与标准对照物谱图或标准谱图进行对照比较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续前续前对比吸收光谱的特征值续前例: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纯度检查(杂质检查)峰位不重叠:找λ→使主成分无吸收,杂质有吸收→直接考察杂质含量峰位重叠:主成分强吸收,杂质无吸收/弱吸收→与纯品比较,E↓杂质强吸收主成分吸收→与纯品比较,E↑,光谱变形续前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续前杂质限量的测定: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2mg/mL-0.05mol/L的HCL溶液,λ310nm下测定(规定A310≤0.05即符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