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点和线创新教案设计.pdf

发布:2020-04-01约3.3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线段的大小并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 2 .理解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及用符号语言表达. 3 .会进行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4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浓厚的学习热情;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又 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6 .通过文学语言、几何语言与图形的统一,揭示数学语言的简洁、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动脑、动口、动手、实验演示、分析与归纳. 三、教学重点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的中点并利用线段的和差倍分 进行有关线段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台、皮尺、常用画图工具(刻度尺、直尺、圆规),透明纸若干,小白纸 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判断题(不正确的要说明理由非改正) (1)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 (2 )画射线OA  3 cm .( ) (3 )如图,图中射线OA 比射线OB 短.( ) 2 .如图,小车在 C 处到河边D 处观察河水的水质情况,请你说出,他走怎样的路线便 捷,并说明其中的几何道理. (二)探究新知识 〔导人语〕我们知道射线不能度量长度,因此射线没有长短的区别.线段可以用刻度 尺度量长度(回忆怎样测量),线段有长短之区别吗?有!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线 段的长短怎样计算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新知识. 做实验:比较两位同学个子的高矮. 说明:①分两组进行.每组三位同学,按两种方案进行. ②从实验中你得到哪些几何知识?(从头顶到脚跟看作是线段) 1 .线段的长短比较 比较方法有三种: (1)直接观察,目测判断.(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 (2 )用刻度尺度量.(近似值) (3 )叠合法:将一条线段放到另一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放在一起.(可借助圆规 完成) 试一试:观察书上图,看哪条线段长,哪条线段短.测量一下验证你的结论,没有刻 度尺用圆规能验证吗?怎么验证?根据你的想像用式子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 练习:(1)第 146 页“做一做” (2 )第 147 页练习第 1 题.(回答结果并演示) (3 )做一做,同桌两位同学在透明纸上分别画线段AB 、CD (随意画),再比较一下它 们的长短关系. (4 )思考:两条线段比较,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 (5 )想一想,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图中的线段MN ,只给你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怎么 办? 2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法:(1)画射线AB (2 )用圆规量出线段MN 的长 (3 )再在射线AB 上截取A C  MN ,线段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练习:第 147 负第 2 题 想一想:把一根甘蔗如何公平地一次性分给两位小朋友呢? 3 .线段的中点 定义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 如图,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如果AB  4 cm ,则:A C  CB  AB  2 cm ,或 2 AB  2A C  2B C  4 cm . 点评:别小看以上式子,我们以后计算时要经常使用. 4 .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 如图AB  6 cm,点 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 CB 的中点,求AD 的长度. 1 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