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谈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文章结合实际,介绍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是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路基施工; 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embank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road surface, subgrade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road use.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introduces the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is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subgrad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常常因路基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导致路面早期出现龟裂、沉陷、翻浆等病害,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增大养护成本。严格控制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使路基达到坚实而稳定。可为路面结构长期荷载作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同时使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减薄路面厚度,降低路面造价。路基施工的土石方量较大,每公里有数千方甚至上万方。施工程序复杂,有挖有填有弃。与排水、桥涵、防护、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并受地质、地貌、气象、地方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质量不良后果。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就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这对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2.1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2 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3 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 路基填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3.1 路基压实厚度、宽度控制
路基应分层填筑,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按公路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 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按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来决定。对振动42t羊角碾这样大型的压实机具作了实验,其压实厚度可达20~25cm;而对于振动25t以下的压路机,其压实厚度必须控制在15~20cm 之内。当然,太薄就会发生“叠皮”现象。所以,施工前应先根据试验找出松土系数(为1.2 — 1.5)施工时根据所用压实机具进行现场检验,每次取土坑的土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都用尺量测松土厚度,并且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3.2 压实
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含水量过高,不易压实,且易起“湿弹簧”;含水量过低,碾压不密实,会造成松散现象,俗称“干弹簧”。
所以,一般来说,应随时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便达到最佳碾压效果。但观场施工中,不可能总使用仪器量测含水量;因而,必须掌握好“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的手感和外观感,以便确定碾压时机。经测定,就近取土坑( 一般为稻田) 的土天然含水量均在25% 以上,有的高达40%,而素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4% 左右。根据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土中含水量的自然蒸发速率为:夏季晴日每天10%,春秋季晴日每天0.7%,对含水量为25%~40%的过湿土,夏季必须要连续晾晒10 天以上,才可进行施工碾压:因此,仅靠自然晾晒法,是不可行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每一施工小段必备二台中拖,其中一台重型铧犁,一台挂重型缺口圆盘耙,并且其翻耕深度必须满足压实度的松土厚度需要。
实践证明,用这种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耕,粉碎,大大提高了土中水的蒸发量,对于春秋季睛日天、从培土到碾压达标,也只需3~4 天时间。对于灰土的施工及检测,跟素土的施工相类似。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掺灰拌和的过程。土上路后、机械整平、翻耕、粉碎。但对于一些粘性较大的土块,往往缺口圆盘耙也无能为力,此时可用2%~3% 的消解石灰均匀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