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docx
公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路基路面病害、桥梁结构缺陷、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旨在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确保公路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为公路建设与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公路工程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公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一)路基路面病害
1.路基沉降
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填料质量不佳、压实度不足等。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基填筑,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排水固结、换填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基会发生沉降,导致路面出现不均匀下沉,进而产生裂缝、坑洼等病害。
2.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路面材料热胀冷缩,当温度应力超过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纵向裂缝则可能与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网状裂缝往往是由于路面材料老化、疲劳等原因造成的。
3.路面车辙
路面车辙主要出现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尤其是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的区域。车辙的形成是由于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使路面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车辙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降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4.路面坑槽
路面坑槽通常是由于路面材料局部损坏、脱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进一步扩大而形成的。造成路面坑槽的原因包括路面施工质量差、材料耐久性不足、雨水冲刷等。
(二)桥梁结构缺陷
1.混凝土结构病害
桥梁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的病害有蜂窝麻面、露筋、裂缝等。蜂窝麻面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或麻点状的缺陷;露筋则是因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外露;裂缝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工艺问题、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2.桥梁伸缩缝病害
桥梁伸缩缝是保证桥梁结构在温度变化、车辆荷载等作用下能够自由伸缩的重要装置。然而,伸缩缝常常会出现橡胶条老化、破损,伸缩缝装置变形、漏水等问题,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3.桥梁支座病害
桥梁支座承担着传递桥梁上部结构荷载的重要作用。常见的支座病害有支座老化、变形、脱空等。支座病害会导致桥梁结构受力不均匀,加速桥梁结构的损坏。
(三)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
1.标志标线不清
公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是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的重要指示设施。如果标志标线模糊不清、反光效果差或设置位置不当,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导致误判路况,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护栏防撞性能不足
护栏是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安全设施。部分公路的护栏存在防撞等级不够、安装不牢固等问题,无法有效阻挡车辆碰撞,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3.视线诱导设施缺失或损坏
视线诱导设施如轮廓标、突起路标等,能够引导驾驶员的视线,提高行车安全性。一些公路由于建设时规划不完善或后期维护不到位,存在视线诱导设施缺失或损坏的情况,使驾驶员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难以准确判断道路走向。
三、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地基处理
-在进行路基填筑前,应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根据地基的性质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可采用排水固结法,如砂井排水、塑料排水板排水等,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可采用换填法,将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的材料,如砂、碎石、灰土等。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处理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例如,对于排水固结法,要保证排水设施的畅通,监测地基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2.填料选择与控制
-路基填料应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优先选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一般来说,砂性土是较好的路基填料,粘性土在使用前应进行改良处理,降低其含水量和塑性指数。
-对填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检查填料的颗粒级配、含水量、压实度等指标。填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填料具有良好的压实性能;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通过晾晒或洒水等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压实效果。
3.压实作业
-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