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必修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公式x=v0t+at2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中a一定取正值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C.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若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中a取正值
解析 只有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才会做加速运动,所以选项B正确;若规定初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则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所以选项A错误,C、D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 A
2.如图8所示, v-t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
图8
A.位移
B.运动时间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答案 A
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4 m/s,2 m/s2 B.0,4 m/s2
C.4 m/s,4 m/s2 D.4 m/s,0
解析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x=v0t+at2对比可得:v0=4 m/s,a=4 m/s2,C项正确。
答案 C
4.(2016·杭州高一检测)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运动中滑块加速度恒定。若设斜面全长为L,滑块通过最初L所需的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A.t B.(2+)t C.3t D.2t
解析 逆向思维法。对全程有L=at,对上面的L有:=a(t总-t)2,联立解得t总=(2+)t,故选B。
答案 B
5.36 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4 m/s2,求:
(1)刹车后3 s末的速度;
(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
解析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滑行,其初速度v0=36 km/h=10 m/s,末速度v=0,加速度a=-4 m/s2,设刹车滑行t时间后停止,滑行距离为x。
(1)由速度公式v=v0+at得滑行时间
t== s=2.5 s
即刹车后经过2.5 s停止,所以刹车后3 s末的速度为零。
(2)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为
x=v0t+at2=10×2.5 m+×(-4)×2.52m=12.5 m
答案 (1)0 (2)12.5 m
一、选择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解析 由速度公式v=v0+at和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选项A、B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选项C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减小,但位移随时间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 C
2.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40 s,则飞机的加速度a和离地速度v分别为( )
A.2 m/s2 80 m/s B.2 m/s2 40 m/s
C.1 m/s2 40 m/s D.1m/s2 80 m/s
解析 根据x=at2得,a== m/s2=2 m/s2,飞机离地速v=at=2×40 m/s=80 m/s。
答案 A
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0.4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 s末的速度为0.4 m/s
B.加速度为0.4 m/s2
C.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1.2 m
D.前2 s内通过的位移为1.2 m
解析 设加速度为a,由x=at2得,a==0.8 m/s2,所以第1 s末的速度v1=0.8 m/s,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x2=×0.8×22m-×0.8×12m=1.2 m,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我国自行研制的J-20隐形战机在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C.2vt D.不确定
解析 设飞机以加速度a运动,则v=at,x=at2,故x=,B正确。
答案 B
5.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路旁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整列火车通过他历时6 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3节 B.6节 C.9节 D.12节
解析 设一节车厢的长为L,则L=at,nL=at,将t1=2 s,t2=6 s代入上面两式,解得n=9,选项C正确。答案 C
6.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