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募集资金。这会造成这两类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董
摘要 本文以1999年至2003年的民营上市公司
为研究对象,回避国有上市公司的非市场因素,研究 事会构成、决策监督机制等公司治理机制上存在明显
股权结构、高管持股对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 的差别。如果将这两类上市公司一视同仁,无论是政
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其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 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还是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
好,这时高管的股权激励无法发挥作用;当第一大股 都会产生偏差。所以,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
东持股比例低于20%时,高管的股权激励也无法发挥 本,将通过可以回避国有股定价问题、高管激励中的
作用;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至40%之间时,政府因素、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等一系列菲市场因素,
其持股比例和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这时高管的股权 寻求中国证券市场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规律。
激励发挥显著的作用。不同的股权结构对股权激励和 产权理论认为,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
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设计公司治理机制时应充分考 况下,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目标效用函数,
虑这一因素。 并追求各自效用的最大化。显然,两者的利益很难趋
关键词 股权结构;高管持股;绩效;民营上市 于一致。由于在高管目标效用函数的诸变量中,公司
公司 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形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公司
的分配体制直接影响高管的决策行为。因此,公司的
木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3JzD
分配体制是否合理,将决定激励机制能否起到有效的
0018)、南开大学“985’’项目、天津社科基金项目陟GIJDl6)
资助 激励作用。作为代理人的高管拥有部分控制权(特指
控制权),就理应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否则公司高管
一、问题的提出
就会利用掌握的控制权来侵蚀公司的剩余资产。解决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股权结构不仅 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实施股权激励,使高管层
是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东性质这些被披露出来的信息, 也成为公司的所有者。股权激励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
还涉及公司的控制权问题,例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 细致、严格的合约形式,把高管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
大股东之间权力制衡和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等等。近 长期利益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使高管放弃短期个人
几年被广泛关注的大股东剥削小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利益,努力为公司服务。民营上市公司的特点,使股
和违法内幕交易等问题,都反映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 权激励更容易实施,更容易达到最佳激励效果。随着《上
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股权结构不仅是内部治理机制, 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实施,股
股权转让产生的公司控制权变更,也是外部公司治理 权激励将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推广,上市公司高管激励
的机制之一。 机制的难题将得到缓解。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自然人或民营企业,
=、文献回顾
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约束较少,其市场特征更强。而
非民营上市公司的前身都是国有的大中型企业,通过 国外学者对股权结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改制、资产重组等方式达到上市的要求后,公开上市 不同学者选取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指标及建立的计
4 南开管理谇论 2006年9卷.第5期第4—10页
万方数据
量回归模型各不相同,得到的结论也大相径庭。至今, 现,在公司治理对外部投资人利益缺乏保护的情况下,
关于股权结构的争论依然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门 流通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负相关;在非保护性行业
话题。Demsetz[1’21认为,股权结构是个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