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行政和评鉴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小组....doc

发布:2018-06-29约1.44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小組報告 指導教授:劉春榮 博士 觀察研究法 組員:張壹婷、洪碩伶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壹、觀察研究的性質 一、觀察研究的特徵 觀察研究是以視覺和聽覺器官,作為蒐集研究資料的研究方法。觀察研 究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引自葉重新,2004) (一)觀察研究適用於某些特殊對象 在一般教育研究中,如果以低年級兒童、精神病患、身體機能殘 障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這些人並不適合接受問卷或訪問調查, 也不適合接受實驗,但是他們適合接受觀察研究,因為觀察研究 即使受試者不合作或缺乏語文能力,也照樣能夠進行。 (二)觀察法不經語文媒介就能搜集研究資料 一般實徵性研究,如問卷調查、訪問以及實施測驗,都要受試者 以語言或文字來表達,才能夠得到研究所需要資料,唯獨觀察研 究利用觀察就能夠蒐集受試者的資料。 (三)觀察研究必須針對研究問題,有周詳的計畫來實施 觀察研究和我們平時的觀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人日常生活中觀 察各種事物時,大都沒有明確目的,同時缺乏有計畫和有系統的 觀察,因此無法對所觀察到的行為,做深入分析與客觀的解釋。 觀察研究必須針對研究目的,事先做好周詳的計畫與安排,採用 科學方法來蒐集資料,對所得到的資料做有系統的分析和解釋, 同時研究結果可以加以驗證。 (四)觀察是質的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個案研究、俗民誌研究以及田野研究中,研究者必須參與或投 入受試者的生活中,觀察其言行舉止,才能深入了解其行為深層 意義。因此,觀察法是質的研究的常用方法。 (五)觀察資料也可以數量化 雖然質的研究常使用觀察,可是在量化的研究中,也可以採用觀 察法,因為研究者可以設計出數量化的觀察工具,所以觀察結果 就能以科學化的數字來表示。 二、觀察研究法的優點和限制 (一).觀察研究法的優點:根據吳明清(吳明清, 1991)的說法,觀察法的優 點為: 可以蒐集「非語文行為」: 例如想了解末具語文能力的嬰兒的行為、識字不多家長的想法、 行為偏差學生的想法等,都可透過觀察法達到。 可在自然的情境下蒐集資料: 雖然觀察研究也可以藉由設計來觀察受試者的行為,但大部份的 情況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 可以蒐集縱貫的資料: 人的發展是有持續性的,必須要透過一系列的觀察和追蹤才可得 到真正的資料。而觀察者不僅可以持續觀察特定行為,也可以在 一定的間隔時間內做追蹤調查。 4.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資料 5.若是採用參與觀察,因為觀察者深入其中,因而獲得量化研究中無 法得到的資料。 6.若為質的研究觀察法將是獲得一手資料的好方法 7.能隨時隨地蒐集受試者各種行為表現資料。 8.在自然情境中觀察受試者的言行舉止,能了解受試者行為全貌。 9.不易引起受試者心理防衛、掩飾或不合作的心理。 10.可以長期觀察特定的行為,能夠了解受試者行為發展的軌跡。 (7~10,引自葉重新,2004) (二)觀察研究法的限制:雖然觀察法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研究上的限 制,依吳明清(吳明清, 1991)的說法,觀察研究會有一些限制: 1.若採自然觀察時,研究者無法控制和操弄情境,因此外在效度不高。 2.量化不易:觀察活動和行為相當複雜,且過程變化太快,因此不易量 化。 3.由於觀察費時費力,所以常採用小樣本,因此推廣不易 4.若是參與觀察,被觀察者的行為可能因觀察者的介入而產生變化,所 以效度不高。 5.若採單面鏡觀察,可能會有研究倫理上的限制,也有可能侵犯他人隱 私權。 6.在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