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济南的冬天》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济南的冬天》中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自然景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培养其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欣赏《济南的冬天》的美文同时,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学生对季节变化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描述四季的基本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对景物描写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文学作品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探索和感受文学之美。
-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倾向于小组讨论,需要因材施教。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文章中的部分词语和表达方式不熟悉,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学生可能在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时感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时可能缺乏信心,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济南的冬天》的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济南冬天的景象,增强体验感。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文本分析和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开启课堂,例如:“同学们,你们对济南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有没有人去过济南的冬天?”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之前课程中学习的关于季节变化和景物描写的内容,为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对照课文中的描写进行理解。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的冬天,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指导: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济南冬天的特色以及文章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季节变化的短文,要求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
6.扩展活动(约10分钟,可选)
-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外的拓展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济南冬天的景点,或者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7.课堂反馈(约5分钟)
-在下课前,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学作品:《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拓展介绍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老舍的文学成就和风格。
-历史文化: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可以介绍济南的历史沿革、名人典故、地方特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自然景观:除了济南的冬天,还可以拓展介绍济南的其他自然景观,如趵突泉、大明湖等,以及这些景观背后的传说和故事。
-语言艺术:分析《济南的冬天》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