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独立(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女孩独立(教案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周民军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帮助女儿走向独立的过程,通过感情朗读和对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母亲所经历心路历程;
2.学习文章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的选材、组材的方法;
3.理解人生走向“独立”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体味在帮助女儿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母亲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2.理解人生走向“独立”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的选材、组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习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圈划出在帮助女儿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心情的相关语句,并尝试加以梳理。 1.学生朗读课文,查字词典解决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用“~~”圈划出相关语句,加以梳理。 扫清文字障碍,加强语言积累,初步梳理文章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新课 《女孩独立》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一篇散文。她曾经向我们展现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的成长过程,本文她却向我们展现了她帮助自己女儿成长、独立的过程,显得尤为真切感人。 学生进入情感状态。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因素。
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帮助女儿独立的过程。
1.快速默读全文。
2.交流:
女儿4岁那年,“我”认为女儿太小,舍不得送她去寄宿制幼儿园;等女儿进入一家寄宿制中学后,“我”不断给女儿以鼓励,帮助她迈出独立的第一步;最后女儿拥有了独立的勇气和能力,“我”喜极而泣。
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大意和情感基调。 精读领悟 1.反复朗读反映母亲心理发展的相关语句,把握关键词语;
2.请你用恰当的语句概括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板书)
3.在母亲的这个心理变化过程中,哪个环节最打动你,能简单说说理由吗?
1.学生交流,并示范演读;
2.梳理母亲的心变化过程:
①泪如泉涌,舍不得→②慰藉女儿的心→③鼓励女儿,自己却 心乱如麻→④女儿独立,喜极而泣
3.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验,交流各自的感受。
4.集体朗读重点语段:(2,3)(5,6)(8,9)语段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读,深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增强体验。
研读悟理
1.朗读课文第6小节,真切感受母亲对女儿独立的忧虑和牵挂;
2.从文中寻找反映母亲要求女儿独立的思想根源的语句,你是否同意母亲的想法和做法。
3.小结:唯有独立才能做到生命之间的平等,而平等的心灵才有可能做到“心心相印”,可见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板书)
1.学生朗读
2.学生找出蕴含独立意义的关键语句,并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
①独立是要有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②我很爱我的女儿,但我明白无论母女之间如何情深意切,我们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人;
③这是两个心心相印的平等的人在对话。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逐步领悟“独立”的深刻内涵。 复读扩展
1.文中三处写到“照片”,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吗?
2.如果你给自己拍一张独立照,你能设计一下照片中的情景吗?
3.总结:独立是令人自豪的,独立的过程又是充满艰辛的,让我们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自身的价值。这就是你的成长故事。
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①是独立的见证;
②表达出独立的艰辛和自豪;
③贯穿全文。
2.学生设想自己的独立照。 鼓励学生深入分析,明理言志并展现自己的情意。
布置作业
(两题任选一题)
1.在独立的寄宿制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小鸟”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你是怎样克服的呢?
2.请写一篇你的成长故事,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烦恼的,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题完成作业。 情感的延续和拓展,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寻找到与文本在情理上的共鸣点。
附板书:
女孩独立————————→积淀后的崛起
↓ ↓
泪如泉涌,舍不得 心心相印
↓ ↓
慰藉女儿的心 平等
↓
鼓励女儿,自己却心乱如麻
↓
女儿独立,喜极而泣
教学设计:
本课是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首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纪事”,都以少年为主人公,记叙他们成长中所经历的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而《女孩独立》就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展现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竦,以及长辈在帮助子女独立过程中体现出的良苦用心。文章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并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真切自然地展现了“人都是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