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pdf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注意是心灵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东西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乌申斯
基(19世纪俄国教育家)
讲新课之前,先听两则小故事,听完同学们说感受:
会走路的黑板
会走路的“黑板”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
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
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
“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
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香喷喷的大馍蘸墨
古时候有一个人酷爱书法,传说有一次书童唤他吃饭,可是几次都没有唤动,
那书童干脆将一盘大馍和一碟蘸馍吃的蒜泥端到他的写字台上,又催他吃。而他
是越写越过瘾,嘴上嗯嗯地答应着书童,手仍然挥毫不停,书童无奈,只好禀告
夫人。夫人来到书房,只见他站在那里,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抓着大馍,蘸着墨
水,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连称赞夫人的厨艺:“好吃,好吃!”他就是晋代的“书
圣”王羲之。
听完说感想,你们有没有因为专注做一事而闹笑话的事情。
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
积极的状态。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对认识过程的选择(方向)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指向性可保
证我们的心理活动去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37
集中-对客体反映的更为鲜明、清晰、确切(程度)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集留在一定对象上的紧张度和强度。38注意的集中性保
证了我们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如:牛顿一边考虑他的物理问题,一边煮鸡蛋,结果把手表当做鸡蛋煮。巴
普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同女友谈话,竟把女友的手像动物一样捆在实验台上。
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正,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
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
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
的。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
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如: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是:
注意:感知什么、记忆什么、想象什么、思维什么
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
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
避开无关的对象,以保证以最小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这是注意的首要功能,
它确定了心理活动的方向。
2、保持功能
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贯穿始终,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3、调控功能
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活动准确进行。
如:课堂根据学生的眼神、情绪、行为表现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
集中状:鸦雀无声,眼光有神,全神贯注,听得入迷
活跃状: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气氛欢快,议论纷纷
顿悟状:群情振奋,豁然开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疑惑状:情绪紧张,眉头紧锁,疑虑重重,焦虑不安
厌倦状:心烦意乱,死气沉沉,东倒西歪,昏昏欲睡
松散状:漫不经心,松松垮垮,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三)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三)注意对幼儿的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