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docx
条形统计图(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条形统计图(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统计图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增强对数据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包括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长度关系。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例如,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理解每个条形代表的数据量,并能够根据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不同条形代表的含义。
-将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解释和推断。
-在面对复杂的条形统计图时,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
例如,难点在于学生可能难以区分条形统计图中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条形所代表的不同类别或数据,或者难以将图表中的数据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运用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制作条形统计图,增强对统计图的感性认识。
3.利用游戏化学习,设计“条形统计图接力”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它们通常出现在哪里?”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实例,如超市商品的销量排行、学校的运动成绩等。
简短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在信息传递和数据分析中的价值。
2.条形统计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强调它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详细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横轴、纵轴、条形等。
3.条形统计图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学校食堂的餐品销量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主题,如如何设计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讨论过程、结论和建议。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条形统计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实例,并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知道它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一种统计图。
-学生能够识别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横轴、纵轴和条形。
-学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如不同条形的长度代表的数据量。
2.能力提升:
-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提高了对数据的观察能力,能够从图表中迅速获取关键信息。
-分析能力: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够从图表中推断出数据的趋势和变化。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