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讲冷热不均起引大气运动.doc

发布:2017-02-28约3.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主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 4.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右图) 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了解) 类型 成 因 特 点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却作用 暖空气和冷地面间的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6.气温的时间变化 考点二、热力环流: 定义: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注意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形成过程: 热量差→大气上升或下降(垂直方向)→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水平方向)→大气水平运动。 (1)图中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数值大于低压区;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形成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