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束放映 进入导航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地球与地图 栏目索引 请点击相关 栏目 2 4 1 3 主干 知识落实 ● 核心 考点导析 ● 读图 专项提升 ● 课堂 对点演练 ● 结束放映 导航页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 空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 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斜交 【特别提示】三种力的不同特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考点一 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 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 ①高海拔地区: ②内陆地区: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气候较为干旱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例1、(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B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 1、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1)在同一地点的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如图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 ——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 ——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 ——“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②影响与应用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例2.(2013·上海闵行模拟)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