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杨智杰 黄勇 向加树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 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 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 年1 月-2013 年5 月间我院收治的气胸临床患者病例98 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粗管闭式引流组、细管闭式引流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细管 闭式引流组治疗有效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显著升高(Plt;0.05),且该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粗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缩短(Plt;0.05),并发症发生率较粗管闭式引流 组低(Plt;0.05)。结论 细管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了住院费用,值得关注。
【关键词】 细管闭式引流 粗管闭式引流 气胸 临床疗效
在临床呼吸内科中,气胸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相 对较高,一般情况下会采取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等方式对其展开治 疗。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胸腔穿刺一般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穿刺,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相对较大。胸腔闭式引流包括粗管引流和细管 引流两种,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细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疗 效显著[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气胸时的临 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展开了分组治 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气胸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98 例 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每组49 例。在对照 组中包括男27 例,女22 例,年龄13-84 岁,平均(45.6plusmn;12.8)岁; 观察组中包括男29 例,女20 例,年龄15-83 岁,平均(44.7plusmn;13.2)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存 在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既往无慢性肺部疾病 史,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 选粗管闭式引流组,双号患者入选细管闭式引流组,分组结束后采 取相应的引流方式展开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 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 发生率等。
1.2.2 治疗方法
粗管闭式引流组:局部切口直径在1.5cm 左右的横行切口,将皮 下组织以及肌肉进行钝性分离,使壁层胸膜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后 采用止血钳将粗管破膜进入到胸腔,将胸管缝合固定,另一端与封 水瓶连接。细管闭式引流组:将含有针芯的穿刺针垂直角度穿刺进 入胸腔,回抽气体后,将导引钢丝沿着针芯送入到胸腔,而后将穿 刺针拔除,经扩皮针完成扩皮操作后,将引流导管经导引钢丝送入 到胸腔,使患者胸壁厚度对送入深度予以决定,保证胸膜箱内留置 的细管为5cm 左右,将导引钢丝拔除后经敷贴对导管进行固定,在 连接好接管后与水封瓶连接[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 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 plusmn;s)进行 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 取t 检验,针对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则是采取Chi;2 检验, 在P<0.05 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高 (Plt;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粗管闭式引流组低(Plt;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统计
2.2 住院时间与置管时间比较
经统计发现,细管闭式引流组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粗 管闭式引流组发生明显缩短(Plt;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比较结果统计
3 讨论
气胸在临床呼吸内科中属于常见病和高发病,对于气胸的治疗 传统手段为胸腔穿刺和粗管闭式引流,然而由于胸腔穿刺与粗管置 管会因每次抽气过多而导致复张性肺水肿,因此需要进行反复多次 穿刺,并且需要经胸片复查对抽气效果进行了解,使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