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45例的的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45例的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引流,治疗组4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4.82±0.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0.35±6.78d(t=5.4174,P=0.0000);治疗组总有效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χ2=5.4135,P=0.020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显著,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简便实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积液;疗效
胸腔积液为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常见的病因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癌性胸腔积液、化脓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等,临床上除了对因治疗外还需行胸腔穿刺抽液,在胸腔穿刺过程中常会出现气胸、胸膜反应等众多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由于全身情况相对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抽液,不能将胸腔积液尽快抽出,进而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包裹、甚至脓胸等并发症[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行常规胸腔穿刺,另4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视病因胸腔给药,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CT、B超确诊为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38.65±6.58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2例、癌性胸腔积液4例、化脓性胸膜炎胸腔积液6例、心功能不全3例;对照组45例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8.26±7.86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癌性胸腔积液6例、化脓性胸膜炎胸腔积液7例、心功能不全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此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选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治疗组4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行胸部B超定位胸腔积液,患者取坐位,如果病情危重且胸腔积液量大患者可采取侧位或者卧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打开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戴好无菌手套,铺孔巾,使用2%利多卡因皮下、肌肉、胸膜逐层麻醉。使用Y型穿刺针进行穿刺,回抽出胸腔积液之后经引导丝经Y型穿刺针的侧孔插入胸腔,深度约为10cm,拔出穿刺针,使用扩管器扩管后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套入导丝尾端穿入,在导丝阴道之下置入胸腔约8~15cm,退出导丝前线将导管夹闭,预防气体漏人胸腔发生气胸,盖上肝素帽,固定好导管,预防其内滑。外留导管要使用一次性无菌贴膜固定于胸壁皮肤之上,导管尾部使用输血器接头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打开中心静脉导管的开关后可见胸腔积液经导管流入引流瓶中。如果需要暂时终止引流,则先夹闭中心静脉导管,需胸腔注药时,使用注射器连接于导管接头注药。引流胸腔积液的量以尽可能排净为原则,2~5d内可将积液引流干净,每天引流量1000ml,随后B超复查确定胸腔积液是否引流完全,如果引流完全则拔管。
1.3 观察指标
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疗效、并发症如气胸、胸膜粘连、胸膜反应、包裹性积液等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WHO胸腔积液疗效通用标准[2-3],分为完全缓解(CR)即患者经过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吸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维持至少4周不需要再次抽液;有效(PR)即患者经过治疗后胸腔积液吸收至少8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4周内需再次抽液;无效(NC)即经过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胸腔积液继续生长或者4周内需要反复抽液。总有效率=CR率+PR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4.82±0.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0.35±6.78d(t=5.4174,P=0.0000);治
显示全部